今年6月12日至21日,河源市遭遇“龙舟水”袭击。全市各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持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各项防汛抗洪措施落到实处,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全力守护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实现因灾损失远小于年和年“龙舟水”同期,全市没有出现水库溃坝、堤坝决口,没有出现对重要设施、重点区域的严重影响,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没有发生因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成功打赢了“龙舟水”防御攻坚战。
提前响应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应急管理体系工作方案
6月12日至21日,河源出现了持续性暴雨到大暴雨,全市平均雨量.6毫米,具有“持续时间超长、累计雨量极大、落区高度重叠、致灾风险极高”等特点,导致河源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险情灾情。
“今年河源‘龙舟水’降雨异常偏多,较常年偏多了一倍。”河源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来势汹汹的“龙舟水”,河源市党委政府提前谋划、及时响应,先后于6月12日13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6月13日13时提升为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并于6月14日18时在全省最先提升为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强降雨发生以来,河源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组织会商研判、研究部署、调度指挥,深入抢险救灾一线督导指导,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汛救灾。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执行“市领导驻点县、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制度,各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防汛责任人共人全部安装“应急一键通”,在防御强降雨过程中“应急一键通”发挥出重要作用,通过实时查看掌握雨情水情和预警信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为组织部队官兵、干部群众奋力抢险救灾赢得了先机。全部奋战在第一线,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主动作为,有序衔接、协同配合,全市全面动员、全员投入、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实现强预警、强联动、强响应。
早在强降雨来袭前,河源应急管理部门便深刻汲取各地特大暴雨灾害的经验教训,迅速研究制定印发了《强对流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与防汛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即应急联动“十五条”措施),修订完善了《河源市市县(区)防汛应急响应防御工作指引》,修编市县两级三防应急预案8份、镇街防洪应急预案份、村居“一页纸”操作预案份,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应急管理体系工作方案,为各级和各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指挥调度和快速反应提供全链条、全流程的工作指引。制定《河源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有力推进全市个镇街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实体机构,落实临灾转移“四个一”工作机制,对全市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人建立专项转移台账,防止对接“真空”,确保转移对接工作落实到位。
精准指挥
实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全面部署防御工作
科学防灾减灾救灾,从预报、预警到调度、处置,从启动应急响应到落实具体措施,摆在首位的是要做到“精准”。在此次最强“龙舟水”防御攻坚战中,河源市立足科学调度、精准防范,坚持对强降雨防御工作进行系统全面部署。
自6月13日起,河源市主要领导进驻市三防指挥部,24小时全程坐镇指挥、科学调度,多次召开书记专题工作会议、防汛会商研判会、工作部署会、视频调度会等系列会议,组织会商研判、研究部署、调度指挥,深入基层一线,实地督导检查强降雨防御工作。河源市委、市政府建立防汛救灾期间市领导驻县(区)工作制度,各驻县(区)市领导率领市三防指挥部督导工作组实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和工作动态,全面部署防御工作,督促指导县(区)落实落细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河源市三防指挥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并根据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变化,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精心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各项防汛救灾工作,推进各级各部门形成最大工作合力。同时,市三防办坚决扛起承担指挥部运转中枢作用,迅速启动河源市应急管理局内部“战时”作战机制,编设指挥调度组和综合协调组、信息收集报送组、材料起草组、指挥通信保障组等13个专项工作组,全力以赴做好全市防汛组织等工作。
河源各相关部门按照市三防指挥部指令派员进驻市应急指挥中心开展24小时联合值守,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张有序开展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全市共出动各级领导干部、防汛责任人27.85万人次,提前预置市县镇应急救援队支人,按照“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的方针,扩大转移群众范围,做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全市共迅速转移受灾群众10.98万人,集中安置2.14万人,其中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房屋倒塌由于提前转移群众而成功避险的达户人。
针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河源市委、市政府派出市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督导组,协助各县区开展风险隐患巡查排险工作,全市各部门强化联合会商、及时研判,持续紧盯地质灾害点、削坡建房点、建筑工地、道路桥梁、山塘水库、尾矿库、油库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开展“拉网式”排查治理,按照“抢早、抢小、抢先”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切实把风险隐患防范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确保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其中,对枫树坝水库科学调度,提前实施预泄,避免了龙川县城老隆镇及东江沿线乡镇的大面积受淹,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全市各中型水库也科学实施错峰削峰泄洪,让洪水安全过境,确保了度汛安全。和平县落细落实强降雨防御各项工作,累计出动3.1万人次,排查处置风险隐患1.08万处,转移群众1.22万人;连平县录得全市各县区最大平均雨量毫米,全县累计出动1.9万人次,排查处置风险隐患处,转移群众1.61万人。
闻汛而动
河源各级各部门出动近30万人次牢牢织密防汛救灾安全大网
快速安全抢险救灾是河源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实防汛抗洪责任的根本要求。在此次最强“龙舟水”防御攻坚战中,河源各级党委政府树牢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始终冲锋在前,以坚决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牢牢织密了防汛救灾这张安全大网。
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民兵组织及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战备执勤,随时出动逐行任务,共出动人次迅速携带救援装备奔赴受灾地区,协助转移群众人,搜救疏散被困群众人。其中,在抗洪抢险中不畏艰险、表现特别英勇的两位公安特警得到了省公安厅党委充分肯定,并为他们申报个人一等功。同时,根据龙川县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实际,及时向上级申请协调陆航旅备勤3架直升机,做好随时出动增援龙川的准备。交通运输、公路、水务、自然资源、住建、城管、供电、通信等各单位应急抢险队伍投入54支人,迅速开展行业领域排险除险,根据险情迅速集结开展抢险抢修,打通抢险救援生命通道,保障了各类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党政军民、联防联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汛保卫战中全市全员投入,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全市共投入各级领导干部、防汛责任人27.85万人次,全力以赴投入排险除险、应急救援,及时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和灾害事故。全市多个基层党组织、13.8万余人次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成立党员先锋队、防汛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队个,在工作中带头做起,用忠诚擎起鲜红的党旗,共同筑起了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此次受灾最严重的龙川为例,面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各类灾害风险交织,龙川县坚决扛起防汛救灾政治责任,调动各方资源力量积极参与防汛救灾,累计出动13万人次,排查处置风险隐患1.04万处,转移群众6.77万人,其中细坳镇全镇清场转移人,有8个镇36个自然村整体转移人,在各镇村建立巡查先锋队、排查专业队、抢险突击队、值守看护队等4支队伍共余人,对全县开展防汛风险隐患大排查,制定风险隐患“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成功打赢了“龙舟水”防御攻坚战。
安置群众用心用情、救助到位。为保障安置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河源市加强救灾物资的统一调配,共紧急调拨了救灾物资7批次。市财政一分不留下拨了中央和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全部直达各县区和救灾一线用于救灾救助工作,首先用于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各县区财政拨付万元救灾资金,让转移安置的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
黄敏立
吴春雷李婷婷
黄敏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