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府谷县的保甲制(下篇)
苏飞林、韩二林/文
年7月,抗战爆发。晋绥相继沦陷后,府谷成为陕甘宁青大西北之门户,成了抵抗日军西渡重要的河防堡垒,西北“抗战军队进攻、退守均以府谷为根据地”。县境北部有偏居哈拉寨的黑龙江省政府,有马占山东北挺进军总司令部,有国民革命军骑2军部分(军长何柱国)。短暂驻扎的有蒙旗独立旅白海峰部(年11月进入哈拉寨,年春正式改编为蒙旗独立旅,年夏改为新编陆军第3师,年夏奉调甘肃省靖远县。其间,转战陕北、伊盟)。县境南部白云乡、马镇、葛富等地汇入了陕北红军神府抗日根据地。县境其它如麻镇、黄甫、清水、沙窑则、高梁村、尖堡则、碛塄、高尧峁、孤山、镇羌、木瓜、沙梁、大辿、马栅、长滩等地,皆有国民革命军22军之第、、等团循环驻防,协同维持地方秩序,准备抵御外敌。年后,22军之、、团,分别改编为陆军86师步兵第、、团。府谷文史资料中,时有军队番号混用现象,这也是后期府谷县志、军事志对民国时期驻府军队记述模糊的原因。
“府谷县在抗战史上地位关系之重要,不减于潼关。”同治回乱近百年之后,府谷县再次以抗击外族侵略的形象进入公众的视野。其时,辛亥革命后新旧势力的对抗尚未完全消除,中共成立以来的闹红渐成气候,保甲制度日渐严密。
年(公安资料记作年,新旧县志皆记作年),随着抗张局势紧张,全县编为14个联保。分别为大堡、新马、镇羌、永兴、连谷、信义、孤山、木瓜、哈拉寨、古城、黄甫、清水、尖堡、永安,辖个保。
年,府谷县裁撤联保,缩编为荣贵、天平、花坞、松翠、凤凰、君子、连城等7镇,各有镇公所,设镇长,辖60堡、甲,直到年底全县解放。各镇辖地、保甲数,详见版《府谷县志》。
据县政协原副主席姬宝顺老师介绍,他的家乡太家沟曾有木质标牌,上有“君子镇第五保第十七甲”字样。这当是年府谷编为7镇以后的乡村标记,性质和今天各个村口竖立悬挂的村名路标相同,这也是民国时期府谷实行保甲制的一个难得的物证。
府谷南乡的白云、马真、盘塘一带,已于年国共合作后划归神府苏区,国民县政府鞭长莫及,将这一带编为西津镇,列入特区管理。由北到南,全县联保裁撤合并建镇情况序列如下:
其一:君子镇,由古城、黄甫两个联保合并,镇址设在麻镇,辖麻镇、古城、黄甫、墙头一带。
其二:凤凰镇,由清水、哈拉寨两个联保合并,镇址设在哈镇,辖哈镇、大岔、清水一带。
其三:荣贵镇,由尖堡、永安寨两个联保合并,镇址设在县川,辖城关、高石崖、海则庙一带。
其四:天平镇,由孤山、木瓜寨两个联保合并,镇址设在孤山,辖孤山、高石崖、木瓜一带。
其五:连城镇,由连谷、信义寨两个联保合并,镇址设在沙梁,辖大昌汉、老高川、三道沟、庙沟门、赵五家湾一带。
其六:松翠镇,由永兴、镇羌两个联保合并,镇址设在新民街,辖新民、田家寨、永兴一带。
其七:花坞镇,由新马、大堡两个联保合并,镇址设在高尧峁,辖付家墕、碛塄、武家庄一带。
年至年,府谷县基层治保组织经历了上述4次大的变化,其中后3次都围绕保甲制做文章。与保甲制变更相适应的,还有全县军事建置与管理的变化。
保甲制度与组织,以编查户口为入手,以安定社会为基础,以健全民治为原则,本来是对县级行政的一种补充,遇到战争,又要承担一部分军事职能。宋代保甲制的功用在于“防盗机(稽)察、练武选丁、御侮屯兵”,变募兵为民兵,其实是藏兵于民。民国时期实行的保甲制,逐渐也与军事组织与管理挂钩。年后,府谷县陆续成保卫团、保安队、义勇队、自卫队、国民兵团等军事、半军事化组织;年后,设营设连,直接编为军制。各镇镇长、联保主任既是乡村行政管理者,又是各乡镇军事组织负责人。年后,情况大体如下:信义刘宸(?)彦、羌和贾石宝大、连谷李成仓、孤山白如英、天平严念祖、木瓜李如山、崇道柴季安、古城李廷贤、哈镇郭逢浩、麻镇王厚明、黄甫杨呈祥、清水陈子明、尖堡王尚贤、稒阳高希直、永安王寿田、大堡苏占有、新马苏仲茂、永兴王茂德、镇羌孙彬、碛塄折承先等许多人,在特定时期,他们既是联保主任(个别为副主任),也兼任义勇队长等军事职务。限于篇幅,军事建置与活动略。
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在维持地方治安、征集税赋粮草、充实兵源夫差、动员战时力量等方面,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身处特别时期,联保主任、保长、甲长面临的工作要求也特别多,护村自卫,稽查异党,催粮要款,拉丁派夫,任务不断,惹人不浅,事实上是没有几个人愿意承担这份差事。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愿意显摆。一些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则借此招摇作威、为害乡里、侵渔百姓。
纵观中国历史,立新与复辟,总要涉及暴力。杯酒释兵权仅有一例;辛亥革命后清廷虽然和平退位,最后还是被冯玉祥军队以炮击相威胁退出了故宫。用导师的话讲,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上层建筑。领袖也说过,革命是暴动,不是请客吃饭。
联保主任、保甲长作为旧政府的差役,其中的不少人为旧的国家机器运转、旧的社会秩序稳定出过力、流过汗,但也因此在新社会受到过与前不同的待遇。哈拉寨联保主任郭逢浩,曾竭尽全力为马占山驻军服务,曾冒生命危险营救乌兰夫一家,曾受绥远省主席董其武接见,曾勇敢赴朝参战凯旋故里,年后,尚且发配延安劳改,直至年才获得平反。详见郭杏春系列文章。其他当差应事者被清算者自然不在少数,县公安档案记载的解放后被镇压者即有严念祖、郭天锡、韩静山、苏雨山、赵门、陈莲、陈子明、袁六十八、李如山、杨银洞、高万章、苏子儒、边恒杰、张国秀、王继烈、杜树德、王保其、柴晋、苏瑞祥、柴镜川等20余人,劳改、畏罪自杀者更多。
陈子明是清水联保主任陈莲的侄儿子,曾任清水联保副主任()、铲共义勇队队长(-),有官有枪有保丁,自觉风光,耀武扬威。上文提到的徐六十九,是韩锋早期闹红地下党的骨干之一。后来行事不密,落在陈子明手里。陈子明的叔父陈莲和哈拉寨联保主任赵治(赵智)是儿女亲家,经见了此前赵治、王双驹(乡长)等人在哈拉寨戏场被红军镇压的残酷现实(年11月),劝他不要淌这浑水,让他把人犯放了,或者移送县府处理。陈子明年轻气盛,不怕干锅油气,竟将这徐六十九枪打在清水城南门外西川的红沟。民国《府谷县志》记载:“年12月11日,保安第二队队长韩子仁(韩静山)经由所属清水青椿峁村破获共党组织,捕获区委徐六十九等八人。经党政会审,讯供出境内各处组织,自此进行防剿始有线索。”两相对比,可以看出,徐六十九遇难应该在年以后。
陈子明有了这桩血案,邻近解放,自然是畏罪潜逃东北。俗话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国民政府的保甲制有连坐的做法,新政府立威手段更加强硬。陈子明的叔父陈莲当过联保主任,虽然没有着手人命,还是因为这起案子,被新政府镇压,枪决地点就在清水城东门外正川河边的沙井滩;一同被镇压的还有黄甫联保主任赵门。陈子明外逃东北时间不长,没想到他乡遇故人,竟然在千里之外的大街上被熟人认出。在全国“镇反”的年,被举报,被抓捕,被押解回来,被镇压在清水西川,没有任何耽搁。据说,枪决陈子明时,新政府还拉了周围几个保长之类的人陪桩。旧时,处决罪犯时,会将一些罪责较轻的犯人和死刑犯一样五花大绑押赴刑场,直到刀锋闪过,枪声响起,睁开眼,发现自己还活着,才知道自己是个陪桩的,作警示教育的。陪桩也叫陪斩,事前并不给他说会免死。即便如此,也被吓得半死;对当事人的身心都是很大的打击。陈家遭此巨创,一衰就是两三代人。古人云:“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等到再翻身,已过几十年。
保甲制已成往事,唯有丝缕记忆存。如今,每一村落、每一街巷都纳入了镇村、社区管理,加之处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留下痕迹,人员管理更是便捷有力。这种网格化管理对于抵御自然灾害、强化社会治安、合力办大事等都有极大的好处。但是,也有做官的真以为自己是州牧、县官,总把管理对象视作圈养的牛羊,并且不断地试图将新时期的乡镇村落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当作旧时的保甲制。更可怕的是,他们不是用此来打击违法犯罪,而是以此来禁锢曝光揭丑的风声,将此当做威吓、逼迫不愿就范者的工具。其实,若将这种追究连带责任的做法,放到那些纵容、包庇、渎职犯罪者身上,也许会有更好的震慑作用和效果。
特别说明:
本文在参考不同版本县志的同时,更多的利用了电大韩二林老师编纂军事志、公安志时搜集到的档案资料,在此特别表示感谢。本文尽可能将府谷县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联保组织和人物情况制表列举出来,以期众人能更直观的了解那个时代、那种制度、那些人物。保甲涉及全县各乡镇村落,有的读者可能会在人物表中看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前辈亲属或者乡邻。时过境迁,资料难寻,本文列举的人名、地名较多,难免会有一些遗漏、错讹,欢迎读者朋友及时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