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高巴岭,侦察英雄建奇功烽火南疆铸军

——两赴沙场立功勋、四载军营献青春(5)

作者:方跃钢

年对越作战,炮一师25团配属广西省军区独立师在防城县东兴至峒中一线投入战斗,目的是牵制越军B师,以配合我军主力在高平、谅山方向的进攻。

2月17日6:30许,天还没亮,阵地指挥员下达准备射击命令,我们马上装弹上膛,等待信号。6:40分,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阵地指挥员下达“放!”,我班二炮手拽动拉火绳,“轰”的一声,第一发炮弹出膛,这时整个边界线上万炮齐鸣,把天都映红了,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拉开了序幕。

经过20分钟的急促射,我班发射炮弹60多发,炮火一停,广西独立师步兵由峒中地域越过国界线,向敌人进攻、该师首先歼灭比劳地区之敌,而后向高巴岭发展进攻,独立师在峒中当面的越南广宁省的保肯、横模、高巴岭打了三场硬仗,场场攻坚战,特别是高巴岭战斗尤为重要。

高巴岭位于广西防城县峒中公社对面的越南一侧,隔界河与中国板兴、丈义地区相望。高巴岭是一座由大小三十多个山头组成的高山,有5个主要山峰,主峰海拔米,山势险峻陡峭,沟谷纵横,顶部杂草丛生,山腰灌木密布,山脚雨裂多而深。控制了高巴岭地区,就可直接向北瞰制中国境内正面约7公里的地区,封锁沿边界平行的一条主要公路,这样就会对我军的进攻和边境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山下的公路是我军通往越南境内的必经之路,必须占领高巴岭,才能确保我军大部队往前开进和撤退,我军的粮食、物资、武器弹药才能沿着这条公路供应前方的部队。

今日高巴岭

独立师步兵第2团担任攻打高巴岭的任务,在我炮兵25团强大炮火支援下,该团连续艰苦作战10昼夜,最终攻占高巴岭,歼敌余人,其中毙敌人,我军阵亡93人,伤人。战后,该团3营7连及3排分别被广州军区授予“能攻善战英雄连”、“高巴岭英雄排”荣誉称号。

在独立师2团进攻高巴岭战斗中,我炮兵25团给予步兵以快、准、狠的炮火支援,战斗中我团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连副连长曾凡斌就是典型代表。

五连副连长曾凡斌(广东和平县人,年入伍),是侦察兵出身,当时刚由侦察排长提任副连长不久,按连队的分工他应是负责阵地指挥的,但由于他侦察专业水平突出,因此团首长决定他带领前进观察所随步兵执行任务。

侦察英雄曾凡斌

他三次带领侦察兵跟随步兵开设前进观察所,在山上坚持战斗14个昼夜,侦察到目标77个,呼唤我炮火射击目标17个,亲自指挥射击目标7个,共压制敌榴炮阵地2个、85加农炮阵地1个、82迫击炮阵地3个、火力点2个、集结步兵9处,破坏敌炮兵指挥所1个,摧毁敌轻重机枪火力工事3个、60迫击炮4门,破坏敌堑壕2处,毙敌余名,有力地支援了我步兵攻打横模、高巴岭等战斗。战后,经广州军区炮兵批准,给他记一等功一次。

我的副连长曾凡斌同志,具有非凡的炮兵侦察天赋,两年后的法卡山保卫战,已经是四连连长的曾凡斌,又一次人生辉煌。他带领前观小组在高地执行侦察任务。

曾凡斌确实不愧是一个炮兵侦察天才,他提供了全团大部分的侦察情报和线索。全团射击的目标多数同他有关系,有的目标由他报告射击效果和弹着点偏差量,有的目标他直接指挥射击。团首长在战后庆功大会上说:“曾凡斌为取得法卡山胜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个评价非常高,曾凡斌受之无愧,上级给他记二等功一次。这是后话。

79年战后五连部分干部合影:

左起:黄忠德(一排长),袁祖祥(副指导员),刘广钦(连长),王必义(指导员),谢坤钿(二排长),闫永强(司务长)

我们的炮阵地是以连为单位展开的,五连为了配合步兵的战斗,先后使用了三个炮阵地。第一个阵地在使用了两天后,被敌人发现,越军炮兵不断地炮击袭扰我连炮阵地,有五、六发敌炮弹就落在我连阵地后方一百米左右地方。由于敌人远程火炮的水平实在太菜,没有给我们造成伤害,却给我们敲响了危险的警钟,必须立即转移。

19日下午,我们接到了向前推进转移阵地的命令。第二个阵地是在通往边境的一段盘山公路旁的一个小山包的背面,我们三班的炮位在山包的反斜面上,只有一条小路到达山顶上,牵引车不能用,我们一个班人员,将重达2.5吨的大炮,用撬扛加人力拖拽的办法将火炮推上山顶后,再顺着斜坡将火炮送入炮位。

火炮进入阵地后,接着要搬运炮弹,这时天上开始下起了小雨,从公路旁把炮弹搬运到炮位,大约有50米的距离,同样也要上那个小山坡,雨后,坡路已非常的湿滑,我在第二趟肩扛一箱斤重的炮弹上坡时(榴弹炮每只包装箱两发炮弹),脚下打滑,为护住炮弹不被摔坏,结果腰闪了一下,特别的疼痛,由于要按规定时间完成弹药的准备,随时能完成射击任务,情况紧急加上当时人也年轻,连队要求轻伤不下火线,所以我忍着巨痛,完成了扛炮弹的工作。

作者在炮位上

火炮射击准备一切就绪后,天也黑了下来,没有时间挖人员掩体或“猫儿洞”,我们三班的人员就在坡顶上一小块平坦的地上搭盖了一个简易的班帐篷,全班人员在帐篷里睡了一夜,下雨后地上非常的潮湿,我们当时还在地上铺了一层防水的油毡布,然后再铺上草垫、被垫,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草垫和被褥就像被水洗过一样,能挤出水来。

我由于头天下午腰扭伤,加上睡了一夜的湿褥子,腰背的肌肉僵硬,怎么也起不来床,最后还是老兵顾家瑶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的。就这样在战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我落下了腰肌劳损的病根,并伴随了我半辈子,只要阴天下雨或者稍劳累一点就会腰酸背疼,不能干重活。战争的创伤给我留下了一辈子的记忆。(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大战前的准备,紧张繁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6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