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在深圳这座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青春之城,公务员群体,尤其是青年公务员的真实工作状态究竟是怎样的呢?
8月3日,一场由深圳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举办的深圳公务员“学讲话·见行动”主题宣讲首场宣讲会在市委党校举行。8名宣讲人都是优秀的青年公务员,他们细说工作日常和体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形象,诠释了新时代特区青年的奋斗风采。
此次宣讲分为“改革者”“奋斗者”“冲锋者”“领跑者”四个篇章,宣讲人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其中不乏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们从脱贫攻坚、治水攻坚,到城中村保护、抗击疫情,声情并茂地讲述特区公务员在推进“双区”建设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和动人细节,以“小切口”呈现了“大时代”。
青春深圳,青年有为!一座城市公务员的精神风貌,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情怀和担当,深深关乎一座城市深沉而持久的追梦力量,这在深圳这座青春之城更为凸显。“和其他大城市相比,青年是深圳这座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发展与青年人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息息相关。”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教育长宫正说。
于是讲述中,我们看到这群80、90后深圳公务员敢于直面难题、善于思辨思考、乐于钻研求教,以冲在前、干在先、作示范的姿态,扛起了城市建设和服务的责任担当。让青年在深圳更有为!这是青春的色彩、奋斗的魅力,也是深圳别样的感染力。
●南方日报记者张玮实习生谢坤灵深圳团市委供图
■讲述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长沛:
把“原汁原味”的深圳留给下一个40年
我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是我的学长学姐,他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这也是我的理想。
年,我进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最初对城中村的印象是“头顶是一线天,脚下是握手楼”。但不久后深圳最大城中村之一白石洲的生活分享会改变了我的印象。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在村里住了一个月后发现:城中村有一种亲切的生活感、存在感和平等感;城里遍寻不着的补衣娘、修鞋匠在村里随处可见;各种小吃贯通南北,足以拍出一集“舌尖上的城中村”。
生活的参差百态,正是幸福的本源!城中村用最浓郁的烟火气,浓缩了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最传统的味道、最多样的生活。于是,我报名参加城中村土地现状调查。
那个夏天,为了精细地监测自然资源,我们用双脚丈量土地,顶着烈日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调查。工作成果纳入了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报告,为后续各类决策提供了准确的规划底图,打下了详实的数据基础。
原来,深圳共有个城中村,容纳约万人,超过深圳一半常住人口。假如城中村没了,“深漂”何去何从?旧祠堂前、麻石阶上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该去哪儿?还有消失的舞麒麟、鱼排灯、闹元宵和香喷喷的大盘菜,这些都是深圳的根!
年,有着年历史的罗湖湖贝旧村面临旧改,引发“深圳,到底要不要拆了旧村建新城”的热议,城市需要新的发展空间,但也要守住历史文化,留住乡愁。
两难之下,我们向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界泰斗——阮仪三老先生寻求指导。当时阮老80多岁了,身体状况不太好,在静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给他写了封信,把平日拍下的湖贝古村照片一并放在了信封里:老牌坊、青砖街、怀月张公祠,还有村口老店那一盘盘冒着热气的肠粉。
半个月后,阮老回信,信上只有短短十个字:“我来!咱们一起,保住古村!”我激动得在办公室里大声地读了出来,同事们兴奋地猛拍桌子,那场景,就好像中国队进了世界杯一样。
阮老来了,还邀请了其他几位权威专家。忘不了,那一场场现场调研、一次次挑灯夜战,一轮轮方案论证,多个日日夜夜,我们身体很疲惫,大脑却像打了鸡血一样。8次优化规划方案后,湖贝旧村核心保护范围敲定了,完整保留怀月张公祠和南坊旧村格局,古村保住了!
阮老临走时没要一分钱个人咨询费,只是笑着说:大家辛苦了。钱,就不用啦,你们能不能请我吃一份那个照片上的肠粉呢!那一次送别,我们都哭了。
后来,我们印发了《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将全市56%的城中村划进了综合整治范围,以法定规划形式保住了一大批城中村。而这,也是全国首创。
深圳市光明区水务局姚涛:
茅洲河的碧水蓝天与三双鞋的故事
自年毕业到深圳,我已在治水战线工作了10个年头,印象最深的就是征服茅洲河过程中关于“三双鞋”的故事。
刚来光明时,我就住在茅洲河边上。那时候的茅洲河,河面浓稠、恶臭难闻、鱼虾绝迹。附近居民都避而远之、苦不堪言。参与治理的我一度陷入迷茫:这样的河还能治吗?这难度简直是让时光倒流啊!
转机在年出现,深圳打响了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我成为茅洲河光明段治理工作组一员。攻坚期近两个月时间,我每天都徒步巡河,现场督导工程进度、协调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周末和假期。因为天天出入河边工地,鞋子每天都会粘上黄泥巴,后来索性就不清理了,黑色的鞋子裹着厚厚黄土,再也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这是第一双鞋,一双被黄土包裹的鞋。
治水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不是看得见的河道,而是看不见的被道路和房屋覆盖的暗渠。这些藏污纳垢的地下河,往往是问题的源头,遇到复杂情况,还要自己钻到暗渠去摸查。暗渠空间小、气味大,还要面临塌方甚至受伤感染疾病的风险。90后的年轻党员小张接下了这个任务,第一次进去的场景他记忆犹新:狭小空间的压迫感让人觉得恐惧,热气伴着恶臭一股股袭来,让人窒息。地上污泥裹住了双脚,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靠着意志完成任务。这是第二双鞋,一双被污泥弄脏的鞋。
年初夏夜,气象部门紧急发布黄色暴雨信号,为了掌握雨中河道水质情况,排查治理漏洞,我和同事赶往排洪渠现场。我们拿着手电筒冒着大雨在河边快步疾走,一边督促施工人员紧急撤离,一边沿河查看排口溢流,一边赶到河口检测水质。刚刚取完水样,迅速上涨的河水已经漫过膝盖,汹涌的水流冲得我根本站不稳。但看着水质快检包上显示的墨绿色——不达标,顾不得倒出鞋里的水,马上第一时间将收集的信息整理反馈给后方。这是第三双鞋,一双被河水浸湿的鞋。
在深圳的治水战场上,三双鞋的故事经常发生。但在光明平方公里的治水战场上,0多个日日夜夜,3万多人前赴后继,我们完成了多公里的河道整治,多公里的管网建设,0多个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茅洲河时光倒流了,我们创造了一个连自己都不敢想象的奇迹!
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王炜炜:
从村民嘴里的“小白脸”
到乡村型男“王队”
年新年刚过,我被委派前往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三乐村驻村扶贫。当过兵的我,毫不犹豫接下重任。但迎接我的不是鲜花和掌声,村民见我年纪轻轻、白白净净,私下都叫我“小白脸”。
特别是此前村里有好几个扶贫产业项目连续遭遇挫折后,当我提出“产业扶贫”时,大家表面对我客客气气,私下却直摇头。那些日子,每当夜幕降临,偏僻的小山村格外寂静,整个村委会就我一人,心里十分寂寞、苦闷。
我决定主动出击,开始了“进百家门、访百家苦”的走访路。从帮老乡插秧翻地、帮贫困户修电视机连WiFi,再到一起唠嗑谈收成、聊孩子,我甚至还带着村里的大妈,一起跳起了广场舞。慢慢地,我不再是村民敬而远之的深圳干部,而是乡亲口中的“王队”!
后来我了解到扶贫项目难推,说到底还是村集体缺乏公信力。这些年村里实施公共项目损毁的大量林木,一直没按承诺补偿,村民意见很大,成为矛盾焦点。我当即下决心,从最难啃的骨头开始啃。整整一个月,我做了详细统计,也拿出了方案,但是村里没钱。为了给乡亲们信心,我决定自己先垫,等村里有产业有收入再还给我。这让我赢得了村民信任,也扭转了村委工作被动的局面。
此后我又申请后方单位团市委支援,撬动地方资金,推动村容村貌改善,产业林道和文化活动中心开工建设。从此,三乐村开启了干事创业的热潮,最多的时候,9个项目同时开工:乳鸽养殖、高效养鸡、产业林道、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成了村民们日常“打卡点”。
终于,三乐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村集体年收入也接近40万元。贫困户老郑不再游手好闲,成了养蜂能人;学生阿漂在资助下,高分被广东工业大学录取;阿亮搞起了水产养殖,不仅成了致富带头人,还被选为村干部……三乐村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广东省脱贫标准的两倍还多。
将近0个甘苦与共的日子过去,我即将从三乐村撤队离开,但我早已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心中万般不舍。感谢乡亲们,是他们善良地接纳了我,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与这片土地打交道,尽管充满压力和曲折,但正是在与群众并肩奋斗中,我理解了人民的力量。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曾艳:
照亮迷途少年回归的前行之路
在检察官队伍中,有一群从事未成年人检察、挽救迷途少年的人,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9年前,我曾办理一起未成年人案件,16岁少年因“朋友义气”重伤他人。而他的父亲死于工伤,母亲是位清洁工,生活非常艰辛。得知孩子会被严惩时,这位母亲泪如雨下,拉着我的胳膊求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带着复杂的心情,我在法庭上发表了“从轻量刑”公诉意见。那张稚嫩的脸上,瞬间流下了眼泪。我突然意识到:指控犯罪和简单的法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涉罪未成年人,更需要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而不再犯罪。
这成为我的初心。但越深入越发现,在这项工作中最难、最令人担心的是,有的孩子经过帮教后,又再犯罪。
年,我们办理了一宗16岁少年多次盗窃案,他身上到处是自残伤痕,有自杀倾向。心理测评量表显示,他有重度创伤压力症状和中度抑郁倾向。原来他童年成长经历悲惨,盗窃动机就是为了上网。
经过3个多月的危机干预、行为偏差引导等系统帮教,他表现良好,还主动写信给被害人赔礼道歉。我们据此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但仅一周后,他又再因盗窃被抓了。
当时我特别沮丧,但越是困难越向前,我迅速整理情绪,开始梳理反思帮教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开展补救措施,直至其刑满释放回到老家。
年春天,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