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明确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进一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近日,以南方乡投副总经理张喻威为代表的南方乡投乡村振兴调研团赴和平县长塘镇进行调研,长塘镇镇长陈伟前、驻长塘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张立、长塘镇人大副主席卢志健等与调研团召开座谈交流会,共同探讨长塘镇当前发展现状,精准提出解决方案,共绘长塘镇未来产业发展蓝图。
发展现状
农业经济为主体各类资源充足
进入长塘镇,入目是大片的山林,种植着稻米、油茶、猕猴桃、百香果等各类农产品。长塘镇位于和平县东北部,地势北高南低,属于丘陵山区,全镇耕地面积2万余亩,是全县优质稻主要种植基地。
长塘镇镇长陈伟前介绍了长塘镇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全镇主要发展优质稻、油茶、猕猴桃、养殖等种养业,其中优质稻1.3万亩,素有“和平粮仓”的美称,另有油茶1.6万亩,猕猴桃多亩,享有“鱼米之乡”美誉,主要有“万家香”大米、茶油、猕猴桃等特产。年,长塘镇农业总产值达2.3亿元,特色农产品也是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除了农业发展较好,长塘镇各类资源也十分丰富: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东江河、长塘河;电力资源充足,建有龙陂、苏光、罗福等水电站;土地与矿产资源丰富,有面积6平方公里的稀土矿带段,5万立方米以上的优质花岗岩;旅游资源丰富,有雪山嶂、赤石嶂、木龙嶂、鹅颈嶂四大山峰,其中最为出名的雪山嶂,出米石、出酒石、豆腐石等奇观尚存可见,一路上山茶花开,景色优美,已经成为旅游圆梦的圣地。同时,长塘镇属于客家人聚集地,汉族居多,畲族人口占小部分,为长塘镇带来不同的风土人情。来到长塘镇,除了自然景观,也可感受到秀河畲族文化风情等。
特色产业
油茶种植面积广带动产业振兴
据了解,在长塘镇一众特色农产品中,油茶最为知名。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属茶科。其种子可榨油供食用,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而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以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可以说,油茶全身都是“宝”。种油茶绿色环保,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长塘镇油茶种植面积广,参与农户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多的达到上百亩,最少也有五六亩。用长塘镇油茶产业带动产业振兴,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使油茶林变为“致富林”,油茶果变为“小康果”,家家户户都受益。
发展难题
地理条件受限产业发展缓慢
长塘镇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方面仍旧存在难题。一是交通不便,长塘镇距离和平县城58公里,是和平县最边缘的乡镇,到达县城需一个小时,到龙川县城也需一小时,再往北就是江西;二是资源利用不充分,荒地面积达亩;三是产业化不足,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这也是长塘镇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特色农产品油茶产业形态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三低三高”问题,即效能不高总量高,品质不高价格高,销量不高用量高。首先是效能不高总量高,油茶种植区未经统一规划,养护难度高,尽管种植面积在和平县名列前茅,总产量数一数二,但是从油茶树的出油率来看效能却并不高;第二,品质不高价格高,农民自种自榨、自产自销,缺乏科学指导和统一标准,导致成品茶油品质不稳定;第三销量不高用量高,本地油茶品质不稳定、价格偏高,难以建立统一品牌和完善的销售渠道。
未来蓝图
聚焦产业振兴共绘发展蓝图
针对上述问题,南方乡投调研团给出精准发展建议。首先是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长塘镇资源充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保障。第二,完善农产品产业链,加快产业化,聚焦产业振兴,解决特色农产品油茶产业形态“三低三高”问题,加强生产流程科学指导,统一种植、采摘、深加工标准,提升品质、加强品控,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推动长塘镇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现代农业产业智库
郭倩倩张家瑜(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