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抢人大战背后硕博生的去与留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原创赵继林南方农村报

“我们大多是冲着编制跟待遇来的。”曾入选韶关市新丰县“丹霞英才”的刘小磊毫不掩饰地说,自己当初背井离乡来到外省,看重的就是小县城的“高性价比”。

刘小磊是中部某高校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年,他通过网络视频公开招聘,过关斩将,正式成为韶关市新丰县一名党政储备类“丹霞英才”。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磨合”后,刘小磊决定从“编制”中跳脱出来。他离开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没有归属感”。

近几年,全国多地掀起一轮又一轮“抢人大战”,争夺人才的优惠政策不断升级,现金补贴、人才公寓、解决配偶工作等激励政策层出不穷,引来大量知名高校硕博士生报考的新闻屡见报端。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广东多地采访发现,一方面,优秀的硕博人才引进县城后,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但另一方面,县城人才使用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留才、用才成为难题。

高校毕业生在进行就业咨询。新华社图片

01

县城“抢人”

年1月,河源市和平县发布引进高学历人才公告,计划引进82名高校毕业生,报名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1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多名,其中不乏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毕业生。

从和平县出台的人才政策看,用“求贤若渴”来形容并不为过。和平县位于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欠发达。年,该县拿出年3%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持人才发展,并成立了县级人才发展基金。和平县委、县政府还将县财政下拨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从每年的万元提高至万元,引才力度不可谓不大。

今年和平县人才引进资格审核通过名单曾引发关于“博士扎堆县城”的话题讨论。

不止和平县,广东已有多个县城发布重金揽才的消息,其中不乏欠发达县城。为解决人才住房方面的问题,韶关新丰县从紧张的财政中每年安排不少于0万元人才工作经费年度预算,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汕尾陆丰市更是对全日制博士给予生活补贴与住房补贴共万元,创下广东县域引才补贴新记录。

除此之外,江门鹤山市、惠州博罗县、茂名电白区等都有类似的招聘计划,丰厚的待遇几乎都是“标配”。从生活补贴、安家补贴,到解决配偶工作,直接“发钱”,求贤若渴的各级政府出招不断。

县域对高学历人才的争夺,正成为一种“新潮流”。

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仝志辉教授在接受南方农村报采访时表示,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为了造就新的发展优势,地方政府就需要不断地抢人才。另外,仝志辉指出,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上有更大、更明确的作为,也是其政绩的一部分。

02

硕博下沉

还未进入体制以前,刘小磊就开始憧憬自己未来的生活。

按照《新丰县年春季“丹霞英才”暨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公告》,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可享受8万元购房补贴、2.4万元生活补贴。

当地普通工资元左右,而刘小磊每月光到手工资就有元,加上每月元的公积金和各种补贴,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此外,“丹霞英才”还可以免租金入住人才公寓。“交个水电费就可以。”

“凭借丹霞英才卡,还可以免费坐公交,享受免门票逛景点的待遇。”刘小磊认为这些小细节体现的是当地政府对人才的尊重,可谓“诚意满满”,未来的美好生活仿佛就在眼前。

与新丰县相隔公里的梅州市蕉岭县,毕业于中部某高校的博士毕业生陈斌与梅州市蕉岭县委组织部签订意向协议,入职蕉岭县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从事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

在陈斌看来,当地人才引进计划较高的待遇也是吸引他留下来的重要因素。

按照《梅州市年引进博(硕)士等急需紧缺人才公告》,新引进博士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6万元生活补贴,服务满5年后给予25万元购房补贴。此外,博士人才还享受安家费2万元,符合条件的可优先入住人才公寓。

“接下来就要考虑安家的问题,后续也可能会把父母接过来。”得益于人才引进的购房补贴,陈斌正准备成为一名“新客家人”。

“粤东西北地区人才流失较多,我可以说是反向而行。”按照陈斌最初的职业规划,入职高校、从事科研工作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近几年梅州市大力发展产业园,提出粤闽赣苏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与蕉岭县政府几次项目合作过程中,陈斌逐渐感受到地方发展的后劲,加上客家地区与中原同根同脉、文化相近,来自河南的陈斌产生了扎根蕉岭的想法。

“县里非常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安排了专门的人才公寓,今年还有了专门的食堂。”陈斌说。

高校毕业生在进行就业咨询。新华社图片

03

现实难题

“引进来,留不住”。这是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县域引进人才时始终面临的难题。

刘小磊回忆,他和女朋友第一次抵达新丰县,差点被吓跑。

九山半水半分田,新丰县地处韶关市南端,是广东省内一个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都相对较小的典型山区县。年,新丰县GDP为80.52亿元,位列韶关市10个县(市、区)之末。

在他的印象中,县城里没有什么娱乐场所,甚至没有大一点的超市,感觉更像一个偏僻的乡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除此之外,新丰县城的交通也很不方便,跟外界联通的唯一方式就是汽车站。

“平时就是负责写一些会议记录、季度总结、整改报告或讲话稿之类。”让刘小磊最为可惜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全荒废了,整日埋没在机械重复的公文事务中。

让他感觉难以适应的,还有小县城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为县城人口少,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完全处在一个熟人社会。”理科出身的刘小磊觉得自己难以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职业发展方面,刘小磊也感受到了上升的瓶颈,同在一栋办公楼跟公务员一起上班,干的是相同的工作,但缺少同样的上升空间。“相当于被限制死了,除非能实现身份的转变。”他告诉记者,从事业编制转成公务员编制是个很难的过程,目前自己还未看到先例。时间一久,刘小磊就逐渐萌生了离开体制的想法。

陈斌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总体来讲,越是到基层,发展空间越受限。前期对我们有一些待遇上的补贴和照顾,后续还是要有一定的晋升渠道,这样才能调动引进人才的积极性。”

除了岗位与人才不相匹配、上升通道狭窄等问题,记者通过采访还发现,部分县区人才引进政策补助未完全兑现。粤东某区负责人才引进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疫情的影响给部分地区财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加上市里并没有下拨专项经费,“目前几个研究生申请20万补贴的事还没有下文。”

从事农业技术研发、获得高层次人才认定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团队申请粤西某地资助时却被告知因资金紧缺,该政策无法执行。据了解,该地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吸引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团队,制定了为期3年的的引育政策。根据文件,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团队,就能获得最低万元的资助,但至今尚未落实。

仝志辉认为,县城“留才”需要一个长远空间的打造。一是大多数县城在提供健全的高质量生活方式上,还存在某些短板和弱项;二是某些单位在人才利用方面尚不理想,出现了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此外,一些奔着单一目的人才在被引进后,因为自身准备不足,无法适应县城的工作和生活。

“只有这些要素同步考虑,引进的人才能够留下来。”仝志辉说。

04

去与留

今年元旦刚过完,刘小磊选择辞去了曾经向往的“铁饭碗”,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更加对口的医疗行业。和刘小磊一样离职的同事,基本上都备考公务员或者是准备跳槽国企。离职的原因同样是“找不到归属感”。

“医院从事的是技术工种,人际关系简单很多。”刘小磊说。

与刘小磊选择离开不同,陈斌则打算扎根下来。“未来要融入到地方,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把之前积累的高校资源、研究团队力量引入进来,助推地方发展,发挥“1+N”的作用。”陈斌告诉记者。

“晋升对引进人才来讲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鼓励。”陈斌觉得,政府可以在合规合法合程序的情况下,针对引进人才设置专门的晋升机制,提供一定比例的晋升名额。

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职业发展面临天花板已成为影响其去留的重要因素。

仝志辉建议,地方政府可以向事业编制的多元化发展进行探索,多创造人才成长的机会。比如在基金会、行业协会、第三部门等提供相应的岗位,尽可能设置多元化的流动空间。“地方政府对社会声望的分配上,要创造一种更健全的小环境。”

仝志辉同时强调,地方政府应该在人才的评鉴、引进的程序上更加具体化,做到因人因领域去施策。人才只有在合适岗位上,才能以事招人、以事留人、以事激励人。他强调,县域的人才引进政策应该有一个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评价标准。

“尤其是实干型人才,要不拘一格把他们引进过来。”仝志辉说。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刘小磊、陈斌皆为化名)

原标题:《县城“抢人大战”背后:硕博生的去与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6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