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官变身当事人之后,这里的法院发生

“太感谢你们了,让我在医学隔离的特殊日子里能了却这桩烦心事。”

9月15日,因交通事故致伤的当事人张某,在一场司法“云调解”后,真诚地向帮助其要回赔偿款的法官表示感谢。

法官通过“福建移动微法院”平台进行线上调解

为保障疫情期间执法办案不延迟不掉线,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法官专门组建调解   在三明,泰宁县人民法院以打造“智慧法院”为契机,在原有巡回审判点、生态旅游法官工作室的基础上,创新巡回审判方式,创设“背包法庭”,实现巡回法庭开到哪里,法庭就能“背”到哪里,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传递司法温情。

行走在乡间道路上的“背包法庭”

  小小的背包里,装着笔记本电脑、摄像机、蓝牙设备、开庭桌牌等各种必要工具,让法官们巡回庭审或外出调解更加得心应手——在农家院落、乡野田间,背包一放、国徽一挂,几张桌子一搭,就可以开庭。

  “李法官,真是太感谢你了,及时帮我们化解了纠纷……”当事人黄某握着法官李代全的手感激地说。这是一起因相邻权引发的纠纷,李代全在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后,驱车前往现场勘查,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了解相关案情,很快厘清矛盾争议焦点,耐心细致做好调解工作。

法官李代全在调解纠纷

  随后,李代全召集双方当事人到乡镇司法所协商,并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特约调解员,开展多元解纷。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书面协议,并握手言和,长达两年的相邻权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我们多动腿,群众就少跑路,我们脚下沾点土,百姓心里不添堵。”作为“背包法庭”成员之一,李代全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巡回办案过程中,“背包法庭”通过推行“深入基层,查明案情,就地解决”和“不拘形式,程序简便,方便诉讼”的审判原则,减轻当事人诉累,将司法为民、亲民、便民原则落到实处,做到审理案件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实现办理案件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法官在景区开展普法宣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爱护好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色财富。”今年3月23日,在泰宁县大龙乡,法官马欢欢拿着新制作的宣传手册对身旁的群众说道。言罢,几名群众点头认同,这样的以案释法、普法宣传,早已成为“背包法庭”的工作日常。

法官们将法庭“背”到景区,现场与游客交流互动

  每当“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来临之际,“背包法庭”便成了法官们的“宣传包”,法官们将法庭“背”到景区,现场与游客交流互动,倾听游客的司法需求,并将相关要求传递至景区管委会,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做到法律服务的延伸。

  渐渐地,“背包法庭”成了秀美山水金湖畔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深受游客赞誉。

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福建法院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发扬钉钉子精神,解难题、谋发展、真为民——

荔城区物业纠纷调处中心调解首起物业纠纷案件

在龙岩,两级法院利用红色文化开展“一法庭一特色”建设,积极推行巡回审判,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莆田,荔城区人民法院建立“四四三”物业纠纷调处机制,打造集行政管理、多元调解、司法裁决、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于一体的“一站式”物业纠纷调处新模式。

……

全省法院按照项目清单,认真对标对表,着眼长效常治,集中推出一批批为民惠民利民便民的实招硬招,真正实现在实践服务中,党员干警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3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