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河源和平县城约5公里的大坝镇水背村,在年被评为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明清古建筑。
近年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水背古村发生着翻天地覆的变化,走在村道上一幅幅美景映入眼帘别具魅力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地处丘陵盆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村落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村落布局。村子占地面积平方米的老卢屋就是其中之一。老卢屋始建于明代,建造时因房屋邻近河边,所以将房屋设计成椭圆形,又似船形,因此又称为“船形屋”。
除了古村落外,水背村还有“王阳明”文化的足迹。为此,水背村结合“王阳明”客乡的文化,在今年3月份修建了“阳明广场”。
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党支书、村主任陈伟能:“我们年申报了全国古村落之后,通过乡村振兴,把阳明广场、巡检司、一河两岸,还有道路都加宽了。”
如今走在水背村内,处处可见庭院种花栽树的和谐宜居的景象。不仅如此,村里统一进行外立面改造,采用白墙青砖式的客家风格建筑,打造岭南风格。村里还新修建了休闲长廊,30亩荷花池等。
村民们表示,他们白天赏花,晚上散步,环境特别舒适。经过改造后的水背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满足村民文体活动需求,水背村还新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内部共有三层,设有阅文室、棋牌室、音乐室等功能区,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舒适健康的休闲、娱乐、学习场所,从而进一步丰富水背村老年人文化生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村民黄阿姨:“经过改造之后,村里的环境卫生都搞得很好。一出门就有荷花池看。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垃圾桶,每天都有人上门来收垃圾。”
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村民廖阿姨:“我们老人家可以在这里乘凉,空气很好,环境卫生各方面都比以前好了很多。”
产业兴则乡村兴。水背村这两年还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走进亩的百香果园,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绿油油的藤蔓下,一个个百香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打包成熟的百香果。
村里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在基地干、在基地学增收致富。除了百香果,水背村还有香气扑鼻的生态葡萄园、游人如织的莲子种植基地等。
如今,水背村产业旺了,村民富了,古村迸发出新活力,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水背村已从一个传统古村落,变成了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党支书、村主任陈伟能:“接下来我们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示范区创建和乡村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共生式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科普等新产业。”
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