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说她早年在危急之际,救过二个游击队员~~~~陈仰天
——作者与曾凡广先生
近日,在和平县彭寨军屯围偶然见到一位老人,他向我打招呼,我猛然想起他叫曾凡广,他今年89岁了,是彭寨镇岭西村人,五年前我采访岭西红色老区时认识他,这次见到他,心里十分高兴,
一番寒喧后,曾凡广老人说:“陈老师我一直与你联系不上,我们村有个百岁老人,当年她救过二个游击队员,你怎么都不去写写她”,我说:“我还没听人说过这件事,具体情况你能告诉我吗!”
——作者与曾凡广先生对稿
曾广凡老人说:“这件事很复杂,因为当事人陈喜娣,岀生在彭寨西山下,后来卖给人家做童养媳,解放前她救了人,解放后她娘家阶级不好,被她救下的人为了划清界线,不方便宣扬,就捂了下来,所以70年过去了,陈喜娣什么名份都沒有,我也觉得很不公平,所以想告诉你这件事,愿她在有生之年解开结,心灵能有安慰。
年4月,东江“和平人民义勇队”陈荣章部队在岭西横坑休整,正是吃饭时间,国民党县长陈枕溪在曹显中县警队护送下,突然从猴子额峺走过来,我军哨兵曾庆池未及时发现,敌人突然临近,敌人的机枪迅速抢占对面高地,其余的伏下中心沥田基作掩护,向我军猛烈开火,在紧张关头,大队长陈荣章即令部队向下径方向靠拢,依靠大树林居高临下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一个小时后,陈荣章根据敌众我寡的劣势,及时决定边打边撤。在撒退中,陈荣章为保护战士们的安全,在后掩护,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负了重伤,战士们折回向敌人猛烈反击。
留在村子里的游击队司务长叶宗眉,因来不及撤离,来到陈喜娣家,递上一个布袋,里面是部队的给养,他对陈喜娣说:“这个包快帮我藏起来”。陈喜娣立刻打开棕笼,将袋子放入衣衫下面,信手挑了一套破旧的西家蓝男装,给叶宗铭换上,棕笼锁匙交给叶宗眉。陈喜娣招呼叶宗眉到她小叔仔床上睡,当作哄小孩子。没过几下子,敌人来到陈喜娣家,问她有无外人过来?陈喜娣说穷人家道,有谁来我家,我家小孩在房里睡着,你们别吓着小孩,那几个敌人只好去别的地方搜查。在战斗中,游击队员黄然因来不及撤退躲藏在牛栏里,陈喜娣见情况危急,她用牛屎秆将黄然掩盖,然后拿来一捆生禾稈喂牛,追上来的敌人问她,有人进了你牛栏里?陈喜娣镇静地说:“牛栏这么狭小,脏兮兮的,谁来这里?你们不要把我的牛绳弄脱缰,等下还要去耙田的,敌人只好灰溜溜走了”。
——曾凡广先生
曾凡广老人说:“喜娣嫂当时真够大胆!被敌人知道了,那可是要杀头的”。曾凡广老人还说:“这次遭遇战同志们打得十分勇敢,杀伤敌军5人,后来部队转移在畬营周屋休整”。
我和热心人士黄希陶先生一起去采访陈喜娣阿婆,陈婆婆说:“以前的事情过去这么久,都不想提起,你们现在又来问,我就说给你们听听,我娘家是彭寨西山下四角楼人,
她说:“我生于年月,父亲叫陈珠,当年因母亲得了月子病,无乳吃,抱养给岭西横坑曾林安为女,后来转为曾家童养媳,由于与男方性格不合,两人难于相处,解放第二年,解除了婚约,嫁彭寨桐坑楼黄庆凡为妻,生下三个女儿,
——陈喜娣老人与她的女儿
现随大女儿和女婿在和平龙糊小区颐养晚年,今年正好岁。
陈喜娣阿婆说:“阿然公(黄然的小名)本是西山下陈姓人,抱给甘坑黄姓人为儿,当年我在横坑,他们游击队来这里住,我一直将阿然公视作自己娘家的人,阿然公也经常住在我家,当时救了他们,游击队领导还提猪肉上门感谢我,说我很勇敢。
可是一解放,我娘家阶级不好,他们说要划清界线,就疏远我,从今以后这件事就再也不曾提起,
——图左起:陈喜娣女婿黄警捷、黄希陶、陈喜娣、曾凡广、黄运英
陈喜娣阿婆说:如今,我己是百岁残年,心里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救了游击队员二条人命,讲句良心话,他们总要给我一句说法,要不,到死我也不会合眼”。
陈喜娣的家人说:“我妈这么老,过一日算一日,我们也不想什么待遇和补偿,说句公道话,解解她的心结,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我听得十分感动,但愿有关部门或爱心人士给老人家一点心灵关爱,也许她就会无怨无悔!
据历史资料显示,彭寨岭西是红色村:在革命斗争中,岭西村有曾凡佛同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有黄沃源、陈合、黄宜晴等7位革命烈士血染岭西村在这片土地,
岭西村有13位热血青年参加革命队伍,有26户堡垒户为革命事业作岀贡献,在白色恐怖时期,岭西村有17户被抓入狱,有12间房被烧,人民生活受到严重损失;
年岭西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划评为“解放战争根据地”;年彭寨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革命老区镇”。
——作者与黄希陶先生合照
黄希陶先生是个热心人,他迫不及待地与各方联系。
——作者与陈喜娣母女合照
陈喜娣的三个女儿,都尽显孝心!
可惜的是两位游击队员早于年文化革命期间先后去世,如若他们在世,拨乱反正后,他们一定会给恩人报恩的。
作者:陈仰天
编辑:蜀中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