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割据时代》——潘罗支的抉择!
温末集团割据凉州的时间长达余年,纵观其历史脉络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年(唐懿宗咸通三年)——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形成割据并与唐朝建立了,时断时续的朝贡关系。
在此阶段,温末首领为谁,我们不知道。
2、年(后梁开平二年)——年(北宋咸平三年),凉州“土豪”热逋氏主政温末。
前后经历五代首领,分别是折逋嘉施、折逋支、折逋葛支、折逋阿喻丹和折逋游龙钵,绵延五十余年。
3、年(咸平四年)——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此时凉州的控制权,已从温末易手为吐蕃六谷部。
年,党项首领李德明(李元昊的父亲)攻陷凉州,六谷部温末政权灭亡。历经两代首领,分别是潘罗支和厮铎督。
北宋初年河陇地区各势力版图
一、六谷部登场
北宋咸平四年(公元年),凉州政权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权力交接。
潘罗支成为了凉州政权的最高领导人,凉州“土豪”折逋氏家族退居次席。
对于这次权力转移,《宋会要》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以西凉府六谷大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时西凉使来,且言六谷分左、右厢,左厢副使折逋游龙钵实参(潘)罗支事。”
其中,要注意的是“时西凉使来……”。
这说明,在宋朝接到来使上奏之前,凉州的权利交接已经完成。
潘罗支已经成为了凉州六谷部—温末政权的首领,但折逋游龙钵还是凭借其“土豪”家族的实力,在政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时的凉州政权,应该算作一个联合政府,由生活在凉州周边的各个部落势力共同组成的。
潘罗支的登台代表着,吐蕃六谷部族群势力崛起,取代了之前的凉州温末族群。
这种联合政权带有天生的不稳定基因,要依靠各个种族之间的力量平衡来维系政权的稳定。
折逋氏执政晚期,在党项人的侵袭下,凉州政权极度困窘,否则也不会出现,割据势力首领亲自朝贡的事情。
这种极不寻常的事件说明,折逋氏政权的执政,出现了重大危机。
这种危机除了党项人的外部压迫,肯定还有联合政权内部的压力。
可惜,折逋游龙钵坚持抱住的北宋大腿,实在有点不给力。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导致他第二年,就不得不将政权交给更强势的潘罗支。
不过幸运的是,凉州权利交接以和平的方式运行。
在折逋氏交出最高领袖位置后,其家族依旧保持了相应地位。这也可以说明,折逋氏凉州“土豪”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
那么,这位替代了折逋氏执政的潘罗支,又是何方神圣?他又将凉州政权带向何方?
不太牢靠的“大粗腿”——宋真宗赵恒
二、潘罗支的身世
据说,潘罗支是吐蕃望族之后,有学者认为“潘罗支”是吐蕃语的音译,为“潘州王”的意思。
但这个推论,也有不少学者质疑。但不论如何,其家族起源于松潘地区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皇宋十朝纲要》“(崇宁三年九月)甲辰,秦凤路招纳司言:阶州生羌纳土,潘、邦、叠三州,计二千五百里,大小首领一百二十人”。这是“潘州”之名最早见于史端。
《明史·土司传》载:“(松潘)宋时,吐蕃将潘罗支领之,名潘州。”《松潘县志》也记载:“唐广德初,松州以北皆陷于吐蕃,宋崇宁三年,秦凤招抚司言及阶州生番纳土,得邦、潘、叠三州。潘州盖属吐蕃首领潘罗支,故名。”
以上的资料至少可以明确三点:
1、潘州是由潘罗支而得名;
2、潘罗支的势力已达到今四川松潘一带;
3、潘罗支为吐蕃的“将”或者吐蕃首领。
虽然无法确定,潘罗支“潘州王”的身份,但他在松潘地区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我一直存在一个想法,“潘罗支,有没有可能是个部落名?”
但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这方面的考证,这一点也就只能是个猜测了。
虽然,不能确定潘罗支的详细身份,但其背后的势力是吐蕃六谷部是毋庸置疑的。
这也是他能和平接手凉州权利的根本,面对党项不停的骚扰,凉州周边各部落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
而这时,拥有六谷部的支持,又是望族后裔的潘罗支,自然比凉州“土豪”更有号召力。
虽然吐蕃王朝早已是昨日黄花,但当年强盛时的景象依旧被人怀念,拥有吐蕃望族背景的潘罗支,也就成了凉州周边吐蕃人的希望所在。
应该说,潘罗支确实雄才大略。
上台之初,便很好的处理了与温末折逋氏的关系,并没有将折通游龙钵完全赶出政权领导集团,而是让他继续担任左厢押番副使。
这种做法保持了联合政权的稳定,虽然之后,温末和六谷部间依旧存有斗争和嫌隙。但至少潘罗支在世期间,凉州政权保持一致对外的态势。
党项、凉州吐蕃、北宋秦凤路位置关系
三、潘罗支的抉择
潘罗支掌控凉州后,最重要的问题依旧是,如何处理北宋和党项的关系。
对于潘罗支的能力,北宋和党项早就心知肚明。
在其掌控凉州之前,北宋边将李继和就曾请求授潘罗支以刺史,而北宋著名的边臣张齐贤,甚至干脆主张封其为“六谷王”。
虽然封王一事,最因大臣反对未能如愿。但宋朝还是在其主政凉州后,马上任命其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
由此看来,潘罗支能够顺利完成权利交接,未必没有北宋的暗中支持。
而党项部落的李继迁,也曾暗地和潘罗支联络,希望通过招降他来获得凉州的控制权。
面对两方同时的拉拢,潘罗支选择了“联合北宋”的道路。
夏州曾是早期党项人的最重要城市
对于他的选择,可有这样几个原因:
1、北宋虽然军队表现不佳,依旧代表着中原的王统“正朔”。
“正朔”这鬼东西,在古时候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多年以来,河陇奉中原正朔已成了传统。
即便是五代时期,那几个不成器国家轮流坐庄,但河陇诸部依旧愿意,从他们那里获取封号。
而党项是个什么鸟?!
不跟俺们一样,都是溜边混的?
就算这些年,发展的挺快,归根到底,也就是穷人乍富。
让俺们跟他混,还差点意思!
难以获得心理认同的党项,肯定不能成为潘罗支的首选。
另外,潘罗支是怎么上台的?
是因为,折逋氏拿不出办法,抵御党项的掠夺,才给了更强硬的潘罗支机会。
结果,您掌了权,直接趴党项脚底下了,这还不如折逋游龙钵呢!
这种打脸的事儿,不能干!
再说了,以潘罗支的能力,未必没有和李继迁掰掰腕子的想法。
壁画里的党项人
2、河陇政权与中原政权的合作关系是很微妙的。
二者合作的基础是,“互不干涉”而后“各取所需”。
说实话,这种合作方式,也就五代、北宋之类的中原朝廷能接受。
有帮小弟点头哈腰的唱“肥喏”,就很满意了。
要是换成汉唐,早就带兵打过去,谁给你讲“互不干涉内政?”
可要是换成党项,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党项对河西走廊觊觎已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何能够保证凉州政权的独立性?
基于以上的考量,其实潘罗支并没有第二条可走。
四、首鼠两端的老大
宋真宗咸平四年(年),下定了决心的潘罗支,致信宋朝边将李继和,表示愿与宋军东西夹击党项。
十月,宋朝大方的授予潘罗支官职,但对他联兵攻击党项的建议,哼哼哈哈含糊以对。
估计宋朝也担心凉州做大,潘罗支成了第二个李继迁。
北宋心里防着潘罗支,党项的李继迁可没闲着。
八月,党项五万骑围攻宋朝重镇灵州(甘肃灵武),并在九月连破定州、怀远镇、镇远军。
被打疼了的宋真宗,对河西诸部发了一道耐人寻味的召谕。
《续资政通鉴长编》中有条记载:“(咸平四年十一月)甲午,诏西蕃诸族有能生擒李继迁者,当授节度使,赐银、彩、茶六万。斩首来献者授观察使,赐物有差”。
灵州城墙遗迹
其实,这就是北宋长期奉行的河西政策,鼓动小弟围殴党项,自己在一边抄手看热闹。
可惜,宋朝“以夷制夷”幻想破灭了。
你当老大的都不出手,小弟们的脑袋,又没被车轮碾过?!
两边一起看热闹的结果是,灵州宋军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境况下,于咸平五年三月败亡,李继迁改灵州为西平府。
灵州被夺,让北宋的西北边防撕开了一个大缺口。
党项人西可以直接攻击凉州,南可以攻击环、原、庆诸州,威胁长安,东可以沿黄河而下太原,北则背靠贺兰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北宋并不是不知道灵州的重要,之后发生在元丰四年(公元年)的灵州之战可以看出,北宋为复夺灵州,不惜挥兵三十万,分兵五路伐党项。
但却在其尚未做大时首鼠两端,屡屡拒绝潘罗支的出兵请求。
党项重装铁骑——铁鹞子
五、潘罗支的连续示好
咸平五年十月,党项遣使携官告、印信,前往凉州欲诱降潘罗支。
潘罗支不从,杀其一使,执其一使,入送朝廷处置,从而受到宋朝下诏褒奖。
十一月,潘罗支遣使向宋朝贡献马五千匹,这是河西诸部有史以来入贡马匹数量最多的一次。
可见他为了能够得到宋朝的信任,也下了血本。宋朝却只是兑给马值,并厚赏彩、茶等物加以安慰。
咸平六年(公元年),党项再次遣使携铁箭,前往凉州示好,又遭到了潘罗支的严词拒绝。
二月,他派遣属部吴福至腊入贡宋朝。
吴福至腊在勤见真宗时,提出凉州已经集结了六万兵马,希望能够和宋朝夹击党项收复灵州。
但此时,宋朝正在北方边境与辽国作战,没有余力支援凉州的军队,只是授予潘罗支朔方军节度灵州西面都巡检使、吴福圣腊安远将军等官职,并给予一部分刀枪铠甲等军械和粮草的支持。
这次宋朝也算是动了点真格的,毕竟输出军械支援边境割据政权,在宋朝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党项首领李继迁
但之后,潘罗支的入宋的使臣却横生意外。
是年,潘罗支派遣晖通族蕃官成逋前往镇戎军,请求与宋朝边军联军讨伐党项。
成逋却在镇戎军遭到了宋朝边臣的怀疑和拘捕,他见势不妙慌忙出逃,在逃亡途中不慎坠崖身亡。
宋朝边臣找到了成逋的尸体,并没有将其交还凉州,而是袅首传至汴梁请功。
虽然,宋朝事后严惩了当事官员,并厚葬了成逋。但这件事依旧可以看出,宋朝朝野对于河西政权深深的不信任。
还是在咸平六年,河西吐蕃诸部不堪忍受党项的袭扰,派遣使臣入宋请求出兵,潘罗支也派使臣铎论一同入朝。
北宋骑兵装备精良,但战斗力就呵呵了!
六、令人泄气的联兵计划
这次宋朝可能是看到,小弟们出兵比较多,觉得其心可用。
便在惯常的封官进爵外,还和诸部约定了共同出兵的事项。
但宋朝和河西诸部约定的会合地点却是在盐州乌、白池地,这两个地点在盐州(陕西靖边县、盐池县)附近,而盐州位于灵州东部,环州正北。
宋朝倒是方便了,从环州(陕西环县)直接出兵北上便可到达盐州,可凉州的联盟部队却要穿越已经被党项控制的灵州属地,绕道东面去进攻灵州。
估计潘罗支和周边吐蕃部落酋长,看到这个计划就泄气了。
这明显是想让,河西军队同党项人死磕。等磕得差不多了,宋朝军队再来捡个蹦蹦枣(陕西俗语,意为“别人把枣打下来,还在地上蹦,就被人捡走了”)。
各州位置及会合地点
这种明显没有诚意的联军协议,其价值和废纸也没啥区别,想要依计执行更是梦话,除非潘罗支脑袋里有水。
就在宋朝首鼠两端中,凉宋之间各种不愉快,各种心机婊的时候。
李继迁已凝视凉州许久了,年十一月,他举全国之兵,以灵州为基地,兵发凉州城。
潘罗支和凉州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是通过什么手段,弄死了李继迁呢?
请看《潘罗支的华彩和挽歌》
参考书目:
《西凉府潘罗支政权始末考》_岩崎力;
《论五代宋初的凉州六谷蕃部联盟》_白丽娜;
《论凉州六谷部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_赵学东;
《甘州回鹘_凉州吐蕃诸部与党项的战争及其影响》_刘全波;
《关于公元八六一年_一_一五年凉州地方政权的历史考察》_汤开建;
《潘罗支与河西吐蕃》_杜建录;《—年,凉州控制权的转移》_李军;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