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侗乡绿色崛起
——芷江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
记者邱承通讯员陈立业龙雪彦
全县林地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28%,森林蓄积量.5万立方米……这是绿色芷江的硬实力。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省绿化先进集体、全省重点林区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这是生态芷江的金名片。
芷江县城绿美相拥,森林环抱。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芷江大力实施林长制的决心和干劲。
用绿色铸就幸福底色。年以来,芷江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高质量推进林长制改革,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芷江样板”。年,芷江林长制工作在全市林长制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守好绿色资源
芷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中,芷江从组织、责任、考核体系入手,加强要素保障,全方位激发新动能。
自年3月林长制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芷江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四级林长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林长制工作,以“林长令”和专事专批方式,重点解决造林绿化、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灭火、林业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
年8月5日,履新不久的芷江县委书记梁志平在全县林长制工作推进会上指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重大战略意义,努力践行好生态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林长制的“芷江样板”。
“绿色是芷江最亮的底色,生态是芷江最大的优势。”芷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元和在调研中多次要求,要准确把握工作重点,立足实际,着力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全面深入推动林长制工作落实见效。
林长巡护山林
队伍配实,山山有“大王”。芷江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林长,县长任第一副林长的林长制工作委员会,明确县林长办机构,核编6名;各乡镇单设林长办,安排专职3-5名。按照“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林长队伍,形成县级林长包乡、乡级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包组、组级林长包山头的林长体系。芷江有县、乡、村、组四级林长名,其中,县级林长20名,乡级林长名,村级林长名,组级林长名。
责任压实,块块无缝隙。为切实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芷江按照网格化、信息化、规范化运行要求,将全县.4万亩林地面积区划为若干个网格,构建了“一长三员”(林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网格化护林队伍和监管机制,并将全县名公益林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整合成一支队伍,真正做到了责任划分不留空白,责任落实无缝对接。截至目前,芷江各级林长累计巡林5.6万余次,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余个。
机制严实,个个不懈怠。林长制,关键在“制”。自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芷江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林长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部门协作制度》《工作督察制度》《林长令制度》《林长巡林制度》《工作通报制度》《考核制度》等11项制度,给各级林长套上“紧箍咒”,彰显出强大的制度优势,释放出良好的治理效能。
强化考核,人人有责任。芷江结合实际,创新性地对林长制有关责任单位的职责逐一明确,选聘农村“五老”“两代表一委员”、林业服务对象及媒体记者担任“监督员”。并围绕组织体系建设等9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对排名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成效特别明显的予以推荐任用,从而确保林长制各项工作部署终端见效。
此外,芷江县级财政安排县林长制工作经费万元,为护林员统一配发灭火设备、宣传喇叭等工具,并通过常态化、系统化培训,提高护林员的森林防护能力和意识,让“护林卫士”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形成保护发展林地资源的强大合力,切实做到了‘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力度不够、责任不实等问题,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芷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杨桂花表示。
严格管理,精心呵护,构筑安全屏障
“持续高温干旱,森林火险等级高,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火”……从清晨到傍晚,芷江三道坑镇木叶溪居委会腰垅组的护林员张宝垅腰挂水壶、柴刀,进入林区,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守护这片山是自己的职责。”张宝垅介绍,按照护林员管理规定,他每个月至少要在这片山林巡护20天以上,并向村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
当一方林长,保一方生态。如今,像张宝垅这样的组级护林员,芷江共有人,他们坚守大山深处,保护着一草一木,用辛勤和汗水换来青山绿水,成为一支专职护林“铁军”。
为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林长制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群众对林长制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芷江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走村入户开展林长制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同时,利用“天下芷江”APP、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