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的挂念,是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百年来,无论遇到多大挑战和压力、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我们党始终扛起“人民”二字的旗帜,为人民谋发展、为人民谋福利,努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汲取为民力量、秉持为民情怀,把人民利益置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服务好人民群众。
与时俱进,肩负起“新使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有将士为了国家的安稳、百姓的乐居而出征在外,献身沙场。而今,为了社会和平、人民安居,身为“新战士”,我们也应当肩负起我们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遇到何种挫折,都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重大使命。作为“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当肩负起这个使命,明白人民才是“中国梦”的主体,人民才是“中国梦”的创造者,要想履行“新使命”,就要紧紧地与人民联系在一起;知道自己是为谁而来,为谁而工作,如何为他们工作;做事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开拓创新,处理好“新挑战”。新时代也会面临新问题,遇到新挑战,但是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问题面前慌乱,应当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仔细分析利害因素,掌握主动权,逐个突破成功路上的“障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用天走遍了平方公里的兰考大地,跑遍个沙丘探求治沙之法;“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常年奔波在基层第一线,用脚步量民情,用真情解民难;“草鞋书记”杨善洲始终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扎根大山植树造林22年,把荒山变成绿洲……无数共产党人践行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忧解难、用行动温暖民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多向群众“问路”,多与群众联系,只有多走“群众走的路”,才能体察群众生活的疾苦,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党员干部也应处理好“新挑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仔细思考解决办法,做到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事情;尽管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也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创新解决问题方式,逐个突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精益求精,完成好“新任务”。“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屹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上,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个重大任务,不是说“敲敲锣、打打鼓、吹吹口号”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中华儿女长期不懈地坚持,需要党员干部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魄。“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光靠小部分人是不行的,还需要广大群众一起为之努力奋斗。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当完成好“新任务”,在做好本职任务的前提下,还要不断探索、深思任务本质,寻找是否还有其他更高效的途径完成该任务;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民意,集中民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起人民的强大力量,咬定“新任务”,奋发新时代。
曹钢
编辑:钱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