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解疑素养提升
杨浦区李峻历史名师工作室12月23日活动
年12月23日,由上海市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李峻历史攻关计划基地、上海市鲍丽倩历史攻关计划基地、上海市徐汇区姚虹历史名师工作室、上海市杨浦区李峻历史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了“初高中历史教师史学素养提升”研修项目第十二次学习活动。各区老师在腾讯会议上共同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陈波副教授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的“变”与“不变”》专题讲座。
陈教授从自身研究专长出发,结合统编版教材下册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单元内容,从“破题:两个维度”“冷战贯穿的20世纪下半叶历史”“历史叙述中的变与不变”三大板块展开叙述。
“变与不变”:解答冷战疑思
陈教授首先从单元标题“新变化”入手,以“变与不变”为切入口带领老师们从两个维度看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从教材维度上看,“变”是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永恒的主题;从史学维度上看,变化中的历史仍有规律可循,即“不变”。教材强调“变”是基于当下知识更新迭代带来的历史叙述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是着眼未来,思考中国如何应对“大变局”的考量。
陈教授还分析了“变与不变”两种历史叙述的合理性。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凝聚的时段。国际问题复杂多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对抗、竞争、争夺”:剖析冷战实质
对于冷战史,陈教授用“对抗、竞争、争夺”三个词语概括了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他用“手握沙子,攥得越紧,漏的越快”这一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说明美苏都想加强维护各自同盟体系,反而推动了世界由两极向多级化发展的进程。陈教授强调美苏对抗与竞争的实质是两种制度优越性的竞争,竞争之下两种制度也有互相借鉴,并非以往认知中的完全孤立与隔绝。在争夺前殖民地的过程中,美苏两国都遭遇了“信誉焦虑”,为了维护其阵营霸权地位,需要为阵营中其他国家提供军事、经济援助,从而造成美苏两国力量过于延展或是错过绝佳发展时机。
最后针对老师们较为关心的几个问题,如苏联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信息时代有历史感的案例、“逆全球化”问题、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读物等,陈教授从史学知识到教学策略都一一做了细致的解答。
冷战虽然结束,但仍在持续影响着当今世界,这次讲座主题非常契合当下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陈教授构建了冷战史的基本框架并剖析了冷战的核心内容,为初高中历史老师们深入了解冷战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老师们丰富了相关知识也提高了史学素养,深化以往对于冷战史的简单认知,从多元视角认识到世界是复杂多变的。
控江中学赵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