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10391279.html03:04立秋,河源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的稻虾共生试验基地里的水稻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张张年轻朝气的脸庞出现在了田间地头,大学生们正在进行喂养、观测、捕捞、取样……“稻渔共生”项目是华南师范大学科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重头戏,年初,土厘村建立了以罗氏沼虾为主养品种的标准化养殖示范点,采用智慧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创新养殖模式,带动土厘现代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年6月份,华南师范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余杰与两名本科生师妹受当地农户邀请,开始长住村里,进行罗氏沼虾的养殖。每天至少三次巡塘,作业内容包括投喂、监测等,科学规范地养殖,确保了罗氏沼虾的健康成长。每隔一个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项目组的其他几名同学会来到土厘村,现场对罗氏沼虾进行取样,并将样品带回到实验室做进一步的监测分析。青年大学生驻扎在村里,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困难,被毒蚂蚁咬伤、难以融入当地生活、养殖户对项目的抵触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驻村大学生们逐渐适应了农村生活,随着“稻虾共生”养殖模式初见成效,学生与村民们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试验田的面积也逐步扩大。“罗氏沼虾一般在夜间会进入田里,吃掉田中的一些害虫卵及掉落的稻花等。虾在田里游动,可以减少土质的板松情况,避免水稻烂根病的发生。同时虾还会在稻田中排粪,对于稻田来说也是一种养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余杰介绍道。能够将理论变为实践,将学到的知识撒在田间大地,通过“稻虾共生”项目余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及意义。河源市和平县是粤北生态区优质水稻主产区,打造了以彭寨镇为核心的万亩优质稻种植区,为筑牢“粤北粮仓”打下了根基。但种植收益少,农民种植热情度低;当地的渔业养殖水平落后、养殖模式也较为传统和单一。“这种方式首先会给农户带来收益,这是农民朋友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