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白脸”变成“农村型男”,王炜炜表示自己不仅肤色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内心也获得了锤炼。
作为扶贫干部,王炜炜迎难而上。开始了进百家门,访百家苦的走访路,乡亲们亲切地成他为“王队”。他日夜奋战,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不怕难
遇到“硬骨头”要“啃”
年,作为一名深圳共青团的帮扶干部,王炜炜接到组织通知,前往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三乐村驻村扶贫。
“刚进村时,群众看我年纪轻轻,白白净净,私下都叫我‘小白脸’。现在4年过去了,我已经已经变成‘农村型男’了!”王炜炜笑着说道。
在粤北山区的这几年,肤色的变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内心的锤炼。
4年前,作为扶贫干部进村时,王炜炜的压力扑面而来:
产业林道搞了5年了还没有搞成;每当雨季来临时,村里泥水横流;承诺改建的文化活动中心还有上百万的资金缺口;3个月后又要迎来全省脱贫成效年度考核...
面对这一桩桩事项,一件件任务,作为扶贫干部的王炜炜必须迎难而上,主动出击。
王炜炜开始了进百家门,访百家苦的走访路,从帮老乡插秧、翻地、修电视机、连WI-FI开始,再到一起唠嗑、谈收成、聊孩子,王炜炜甚至还带着大家一起跳起了广场舞。
慢慢的,王炜炜不再是村民敬而远之的深圳干部,走在村里,大家老远就会喊他一声“王队”。
面对同村乡亲们的纯朴善良,王炜炜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到每一位困难群众,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他不断往返镇里、县里、市里,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想尽办法疏通、解决,并且最终筹集资金万,并协调驻地配套资金近万,落地了惠民利民项目近百个。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大有作为”
王炜炜说,自己深知项目、资金只是暂时解决问题,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他花了3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和走访,不断创新扶贫思路,最终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将乳鸽养殖、白莲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大棚蔬菜作为主攻方向,推出特色扶贫产业链。
但问题又来了!
乳鸽养殖企业好不容易决定在村里投资了,有个别村民却不愿意出让土地。
王炜炜想了各种办法,后来每天买好菜好肉送上门,连续三天三夜吃住在村民家里,终于感动了村民,不仅流转了地,大家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三乐村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户百分之百脱贫。
最高兴的是,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发展出了特色产业,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0万元。
王炜炜告诉记者,自己在粤北山区已经待了四年多了:
“从百米冲刺的脱贫攻坚到久久为功的乡村振兴,我牢牢记得8个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是新时代青年的最强音,也是作为帮扶干部的心声。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王炜炜和“同事们”以行动兑现了人民的承诺,他们有“冲锋陷阵”、有奉献和牺牲...
王炜炜说自己从来没觉得辛苦,反而深感自豪和荣幸,未来更会一鼓作气继,牢记嘱托,继续扎根在粤北山区不懈奋斗!
探寻时代巨变见证中国奇迹传递新生力量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文艺节目深圳卫视《图鉴中国—昂首阔步这十年》每周六21:20以图为鉴,见证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