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林寨镇,有大大小小的四角楼多座,20世纪初繁荣的商贸活动,使这里的客家先民留下了大量珍贵而精致的围屋建筑,成为河源客家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林寨,自北向南流通的一流江水把整个县城贯连起来。当地先民很聪明地利用起这江水之便,在水岸建起港口码头,成为往来货物交易流通必经之所。这样一来,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也从此借江水之利得以发展起蓬勃的商业。在这样历史因缘下,林寨人致富后便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座座客家围楼。它们有的气派不凡,有的精致绝妙,令人感叹。
林寨的围屋与其他地方很不同。走进这片土地,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围屋不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且风格多样。其中,谦光楼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建于民国九年的“谦光楼”是一座厅堂建筑高三层、四角碉楼高四层的堂横式四角楼。该楼为上中下三个厅堂,若加上门厅,则一共有四个厅。门厅与下厅之间有一个巨的长方形天井,天井左侧挖有一口水井。门厅两侧是骑楼式建筑,二三层之间有连通式的走廊,并与两边的横屋相连接。
进入大门穿过门厅见到的便是“光远第”,即下厅。这种在大楼内还有楼名的建筑在客家地区并不多见。中厅与下厅之间、上厅和中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天井两侧为厢房。可见,该楼主体部分为客家传统的典型府第式建筑。厅堂内部装饰精美,石雕和木雕艺术,交相辉映,美轮美奂,富丽堂皇。
大门、下厅、中厅厢房门框和门楣均为石构。两扇大门上方楼名“谦光楼”和“光远第”也是用石头雕成的。此外,大门及厅堂内部共有八根约5米高的石柱子,柱础也是石构的。用石头来制作门框、柱子,且雕刻精美,费用相当高,非一般老百姓能够支付得起。
除石雕艺术精湛外,全屋的木质雕刻也非常丰富,有的表层涂金,色泽光亮,金碧辉煌,足见屋主之身份和地位非同寻常。该楼尽管四角有角楼,但整栋建筑枪眼不是很密集,可见,主人建造该房屋时,社会相对比较稳定,房屋舒适和美观为其首要的考虑。
周末空闲时间来这里游玩,感受传统建筑的美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