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是使学生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也是学生的好朋友。全员导师制的推进,导师们及时给予针对性地帮助指导,学生得到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关心关爱。当前,面对疫情防控期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作为导师,我们如何及时为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排忧解难,更好地发挥导师应有的共育作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教师全员参加
4月8日,闵二实小(筹)邀请了杨浦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德研员,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专家杨岚老师,为全体老师做了主题为《生命成长教育的终极追求》的专题讲座。
杨老师从“停课了,老师在忙什么?”问题入手,每一位导师当“联络员”、当“统计员”、当“指导员”、当“辅导员”。疫情之下的导师工作变得更复杂了,隔着屏幕,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疫情之下的网络导师工作是对以往线下导师工作的一个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出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校关系这“三大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01师生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工作关系?教育关系?生命关系?解析疫情中导师的成长,需要重塑和重视的4个能力。
01思维能力02心理管护能力03信息素养能力04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感悟全员导师制的开始,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亮度。疫情下带给我们成长启示:就是要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心理关护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家庭指导能力4个能力进行重塑。我们才能在导师的专业成长路上,更快乐、更幸福。02疫情之下,我们每一位导师都是教书育人的“助人者”,同时也是有焦躁烦恼的普通人。面对挑战和变化,导师们应该怎样让自己舒心教学,规律生活呢?
解析01保持觉察,接纳自身情绪02尝试调整,平衡工作家庭
03合理膳食,保证良好营养
04适度用眼,注意用眼卫生
05学会放松,减缓心理压力
06适当运动,促进身心健康
07建立联结,寻求人际支持感悟其实教育是个挺有意思的平台,充满了各种机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做教育,敬畏学生的成长,敬畏我们为此承担的责任——为每个对他你还没有。孩子负责到底,为社会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就能看得更长远一点,做得更到位一些。
老师的话申莘校区沈清导师-生命成长教育的终极追求
今天听了杨浦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德研员杨岚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场关于导师的学习报告-《生命成长教育的终极追求》。在现今上海疫情严重的背景下,导师这个身份如何开展,如何给到学生更多的帮助。我们所有的导师都在思考和行动。因此在最近三周的工作中,我们开启了很多特色活动,比如云上聊天吧,云上直播间,云上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