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文化丨连载丨米花糖史话4传世食品

白癜风专家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382.html

人文考古

传世食品界的民国实业家

——米花糖史话(4)

辜世伟

彰大德,创百年实业

遗小城,留传世佳品

不为业骄,家训育教子孙

大爱在心,追求完美人生

民国三十六年()的大年三十,是个晴天。街上,娃儿们噼哩啪喇放小鞭炮。江津县城的商业中心是小什字,小什字最醒目的商号,就是“太和斋”。

陈汉卿和陈丽泉兄弟俩站在小什字,他们老了。看见自家宽敞的店铺大门上亮堂堂的“太和斋”招牌,和红红的“太和斋”灯笼,兄弟俩相视而笑。从清朝到民国,从青年到又桑榆,世纪光阴,虽然人渐老,人生终有成。

摸着渐渐花白的胡子,看着身边的儿孙,陈汉卿与陈丽泉举着小酒杯,感慨万分。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米花糖”的传奇,还需要子子孙孙,才能传承下去。中国民间的产业传承,颇有皇家大位打天下坐天下父传长子兄终弟及的规矩。按照业道家传的传统,陈汉卿大儿子陈雨田在兄弟俩的子女中年龄最长,理应首先承担米花糖产业发展的使命。两兄弟其他子女从小在米花糖生产的环境中耳薰目染长大,都是潜在的传人。作为兄长,陈汉卿深深知道,做产品,其实就是做人。人怎样,产品就怎样。

趁年夜饭,陈汉卿发话,率先对自己的儿女立下家训。陈汉卿嫡孙陈忠亮提供了这份家训,归纳结语,大意如下:

陈汉卿,生于一八八五年六月四日,母亲雷淑善,一八九三年九月十四日生,住四川省江津县几江镇斑竹巷街七十三号。子女四人,长子陈雨阳,次子陈践言,大女陈光素,幺女陈光珍。吾同汝叔父陈丽泉经营太和斋,以米花糖名牌著称省内外,享有江津特产米花糖盛名。今吾渐老,特训子孙:

人生有国,当爱国遵法;阖家幸甚,当勤俭持家;育材为大,当读书奋发。家有产业,当思创业不易;禀承精神,才能发扬光大。人处世间,当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尽人伦年华。酒宜少饮,色宜远身。脾性勿躁,心气和平。贪盗妄戾,皆应切戒。身若有职,须知权来自民;乱用权力,罹致身败名裂;须知财应正道,劳动获得,不能投机取巧;戒骄戒躁,勿忘济困扶贫;礼字当先,方受人尊敬。良药虽苦口,忠言逆耳听。骄傲必然落后,进步来自虚心。

从陈汉卿的这份《家训》看,陈汉卿、陈丽泉文化虽然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和点拨,是到位的。不仅仅是在给儿女媳婿教诲人品,也是在给子孙后代指导为商之道。

如果没有变故,米花糖的传奇,肯定会按照陈汉卿、陈丽泉的轨迹,成为陈家的传家产业,成为江津最负盛名的家族企业。事实上,陈家后人中有多位后来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完全可以肩负起这份重担。

但历史给予了江津米花糖更多的丰富性,也赋予它更为精彩的传奇。

年解放前夕,为了照顾米花糖在重庆的庞大市场,陈汉卿、陈丽泉两兄弟在重庆朝天门集义街选好了地皮,准备修建店铺,设立“太和斋分店”。议定的50两黄金,都已经准备好了。谁知这当儿,正遇上解放军即将入城、国民党正在撤退,整个重庆城都在惶惶不安中,只得稍等几天。

哪想11月27日,也就是渣滓洞、白公馆发生惨案的这一天,也就是解放军进入重庆城的这一天,傍晚时分,在小什字“太和斋”店铺里忙了一天的陈汉卿,在回斑竹巷家途中,竟然遭遇长江对岸国民党军队残部隔江炮击江津城。陈汉卿不幸被弹片击中,溘然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在重庆城设太和斋分店一事因此而无疾而终,成为憾事。

随即江津解放,六十岁的陈丽泉掌舵、侄子陈雨田夫妻等众多后辈辅佐,“太和斋”号继续航行。五二年,社会主义对工商业的改造开始,“太和斋”“同鑫宜”“长远”等十多户私营糖果厂进行私私合营,生产互助,在通泰门城墙边,成立糖果生产合作社(组)。在新生产关系下,“太和斋”虽经变故,却仍以米花糖第一块招牌,兴盛依旧。毕竟,不管哪个朝代,民以食为天,吃不可缺位,美食都喜欢。

陈汉卿夫妻照(陈汉卿孙陈忠亮提供)

年陈丽泉全家福(陈丽泉外孙女李津提供)

年,七十五岁的陈丽泉因病去世,与陈汉卿相会天堂。两兄弟从少年创业,历经清朝、民国、抗战、新中国,白手起家,将炒米糖题材推陈出新,以其发明的米花糖,打造成了江津的一张品牌,一张城市名片。可以说,世出陈兄弟,方有米花糖。“油酥米花糖”工艺,陈汉卿、陈丽泉兄弟,是当仁不让的工艺创始人;“江津米花糖”品牌,陈汉卿、陈丽泉兄弟,是当仁不让的鼻祖。

陈汉卿,.6.4一.11.27,葬于武城山。

陈丽泉,一,葬于艾坪山。

百度百科有“陈汉卿”的条目,是这样记载的:

“陈汉卿(—),四川省江津长冲人(今属重庆市),江浙移民后裔,民国实业家,著名的江津米花糖创始人。……”

《江津县志人物志》专门有“陈汉卿(附陈丽泉)”条目,摘要如下:江津民间原有一传统食品“炒米糖”,陈氏兄弟亟思改进,经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独特工艺,犹恐产品不精,常与顾客摆谈征求意见,相邀技术工人研究改进方法,终使米花糖成为江津一大名产……

是的。陈汉卿携手兄弟陈丽泉,共同为米花糖事业奠基。他们毕生的精力,铸就了米花糖品质与文化最基本的内核,写就了米花糖传奇最辉煌的第一篇章。他们是小城的平凡人,他俩是天生的糖的艺术家,给小城留下弥久芳香。这是他们对小城觉悟的馈赠,是他们留给小城最珍贵的遗产。

很多人不承认天赋的存在,其实天赋是有的。陈氏两兄弟就天生具有企业家的品质。这种品质,谨举几例,就可窥知一二。

譬如他们的精品意识。陈汉卿在和他弟弟陈丽泉设计发明米花糖这一新产品时,就以他们非凡的视野和洞察力,将精品意识灌注在策划和设计中。即使在前期投入市场试生产已经大受欢迎的情况下,陈氏兄弟犹恐产品不精,白天花时间泡在茶馆,听茶客议论收集意见,晚上打酒备菜,相邀技术工人段立生、吴树辉、李荣清等,边饮边谈,研究改进方法。因为精品意识,所以必是精品。

譬如标准化意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陈氏兄弟将生产米花糖的独特工艺细化为标准工序,每道工序流程固化标准,使米花糖的生产,具有了许多现代食品工业的生产特性。

譬如品牌意识。民国三十四年,在米花糖名声渐起时,陈氏兄弟维护自有商号“太和斋”的独有性,同时注册“双凤朝阳”商标对米花糖进行保护,还在外观设计上印上头像这一神圣不可侵犯的独有生物信息。这种强烈的不遗余力利用法律的民俗的手段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江津同时代商人中,也领先和超前。

譬如良心企业意识。“太和斋”店规规定,绝不短斤少两,不掺劣掺假,不出售霉烂,不高抬市价,按时上班,严守岗位,不酗酒、不赌博,不盗窃,不舞弊。并规定了奖惩制度。兄弟俩对企业形象的理解和维护,与现代企业文化如出一辙。他们虽在百年前的乱世,却坚持良心做事,良心做人。因为他们明白,只有良心做事,品牌才能不倒,才能做得长久,才能为民所念。

譬如优质服务意识。陈氏兄弟教导员工,顾客进门须笑脸相迎,注目顾客,介绍品种,对答殷勤。不得冷眉冷眼,问无所答。买也不买,均不得冷言冷语。顾客离店,须得礼貌相送。

譬如共享与分享意识。在“太和斋”创业成功后,陈氏兄弟并不独占,而是改独资经营为职工合营。他们将“太和斋”分为十股半,陈氏兄弟只占六股,其他由职工入股,没有现金的可入虚股,每月以工资扣除,年终享受分红。在百年前,他们就意识到了钱不能独食,利润是共享分享的结果,这种现代的岗位股、职工股概念,这种现代激励机制和企业制度,提前半个多世纪,就被他们超前跨越时代地试验和运用,说明陈氏兄弟具有多么前卫的现代意识。

再譬如宽容意识。面对跟风仿制米花糖的同行同业,陈氏兄弟除了运用商标做好品牌保护外,对竞争者和其他从业者,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

在四十年代,江津同业的“同鑫宜”糖杂店,也按照陈氏兄弟的发明,仿制同型米花糖。“太和斋”生产什么品种,“同鑫宜”也生产什么品种;“太和斋”有什么规格,“同鑫宜”也生产什么规格;“太和斋”是什么包装,“同鑫宜”也是类似包装。

“同鑫宜”老板唐清和的大徒弟唐治华回忆道:当时,“太和斋”和“同鑫宜”都在旺市通泰门,“太和斋”在通泰街上端小什字,“同鑫宜”在通泰街下端河坝街口,相距不过百来米。两家门前,都立着相同的商品招牌“玫瑰米花糖、桂花米花糖”什么的。当时,唐清和的米花糖产业,仅次于太和斋,几乎快要与太和斋并驾齐驱。但两家并没有什么矛盾,陈氏兄弟并没有去攻击控告唐清和仿冒侵权什么的。相反,陈氏兄弟面对竞争的反应,是做好自己的品牌,把竞争当做促进自己做好品牌的动力。一九四九年时,唐清和担任江津县糖杂商业公会主席,陈氏兄弟也待之以友。

陈氏兄弟不仅是米花糖工艺的奠基人,不仅是米花糖精神的奠基人,也是米花糖道德的奠基人。他们奉行的良心产品和宽容哲学,契合他们的家训精神。

他们人文睿智,他们超越时代。他们匠心雕品,他们以德留芳。

他们以超前的经营和德望,在江津商业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抹亮色。多年以后,当江津米花糖被列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人们谈起“米花糖之乡”的故事,无不怀念陈家这两位传奇色彩的兄弟实业家。

一九九三年,江津修地方志,其中有记载江津卓越贡献人士名录这一部分。编纂委员会毫无异议地将陈汉卿、陈丽泉载入史中。陈汉卿嫡孙陈忠亮把当时编纂委员会写给他的信件,拍成照片发给了我。信中,地方志编纂委字里行间表达着对陈氏兄弟这两位米花糖创始人的敬意,这是代表江津人民对他们的敬意,是代表江津人民在将他们载入青史。

信件内容:

陈汉卿先生家属同志:

您好!

新的《江津县志》已编纂完成,并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批准公开出版,向国内外发行。这部县志被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价为:其“质量在已送审的区县志中达到较高水平”。

在县志人物分志中,收入了陈汉卿(陈丽泉)的事迹,并为之立传(略),特请提供其照片一张,望收到信后立即寄来。

致以

敬礼!

江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章)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至今,《江津县志》中,有专门的“陈汉卿(陈丽泉)”词条,介绍二人业绩,供后世查阅。

两个靠走街串巷起家、靠勤劳双手、靠聪明才智、靠创造发明的普通劳动者,能够名列史册,流芳百世,不容易啊!

但江津人民知道,陈汉卿、陈丽泉,你们完全够格!

良心企业,分享意识。宽容大德,名留史册。匠人德心,超越时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2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