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声机在上海ldquo借房子r

一次偶然的“需不需要志愿者帮忙”的询问,让王禹人入编了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一些他心中关于“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芥蒂,也在几天后迅速被打破。

讲述|王禹人

文|杨书源

编辑|王潇

在小区租房1年的北京小伙子王禹人没想到,在社区封控的一周之内,小区里大部分的生面孔竟然迅速变成了熟面孔。每天一收到小区业委会主任隋老师“小王,下楼!”的指令,他就默契地穿好防护服下楼帮忙去了。28岁的王禹人1年前以租户身份入住杨浦区四季绿园小区。多平方米的大户型,和他合租的还有其他3名年轻租客。在3月上海的这场疫情以前,他只能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向家人描述租住地,“小区不大,但是大树很多,每天有鸟叫”。和社区的大部分租客一样,他每天定时上下班、外出健身,和这个小区的邻居几无交集。这样的状态在3月30日——小区进入封控的前二天改变了。一次偶然的“需不需要志愿者帮忙”的询问,让王禹人入编了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一些他心中关于“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芥蒂,也在几天后迅速被打破。社区志愿者在向居民广播通知注意事项。受访者供图讲述人:王禹人年龄:28岁职业:自动化工程师4月4日晚上,小区里组织发蔬菜,我们楼的楼长江老师敲了两次我家的门。第一次是在社区统一发放的大蔬菜包时,第二次他又拿了一小包菜说:“原本是每户一包,我看你们这里住的人多,年轻人胃口也好,就把楼里余下的菜都给你们啦。”这时合租的伙伴们都探出头来,流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发菜前,我们几个人还在担心:“等到时发物资了,社区是不是会一视同仁?我们租户也有吧?”等到物资发放时,确实没被“一视同仁”,事实上,我们是被楼长“偏袒”了。在疫情时期的物资发放中,租户竟然会受到特别关照,这和我原本想象的上海租房生活简直天差地别。而就在几天以前,我还多少因为自己“借房子”的身份,在和社区居民沟通时,多少有些不自在。3月30日,小区进入封闭管理前的倒数第二天,小区里的气氛已经很紧张了。我出门倒垃圾时看到我楼下住的叔叔阿姨在和其他社区志愿者一起搬运做核酸用的桌椅和遮雨棚。我有点心疼。毕竟他们看起来都是我父母那辈的人了,还在为社区出力,我们年轻人肯定不能坐享其成。我走上前去对这群叔叔阿姨说:“我住9号楼的,这几天做核酸、发物资什么的,我可以来帮忙。”当时我看到有几位叔叔阿姨看到我这张生面孔一愣。住在我楼下的江老师立刻很兴奋地向大家介绍:“我知道这个小伙子的,室的,是借房子的!”说实话,我听到“借房子”这几个字,心里有点小膈应。我知道“借房子”在上海话里就是“租房子”的意思,我心里还琢磨了一下:难道借房子的不让做社区志愿者?眼前另一位阿姨说了句让我安心的话:“是的,这些力气活儿,我们是需要你们年轻人来帮忙的,谢谢你小伙子!”我立即就给在场一位负责社区志愿者联络的叔叔留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