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州人来说,吃羊的最大障碍不是大暑天,而是羊的膻味。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羊的两种常见的食用方法。羊有绵羊和山羊之分,除了新疆餐厅,广州多数餐馆吃的都是山羊。大暑天暑湿侵人,令人出汗口渴,神疲力乏,胸闷心悸,小便短赤,腹胀纳差。所以夏天的汤水,既要清热消暑,也要滋阴降火,发挥清补的功能。这样说来,吃点羊肉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但是羊的膻味是不可饶恕的。生于亚热带的人,闻到体味重的动物都有种夺路逃生的本能。大约是高温令气味猖獗,人们开口闭口要清淡,即便是肉,也要清淡之肉。要开一家羊餐馆,生死攸关的卖点,便是如何用祖传秘方治住膻味。也许,对一些嗜羊者而言,无膻则不香;但广州人对羊肉的最高评价却是:一点膻味都没有!为了驱膻,人们用料酒、米醋、咖喱,或绿豆、萝卜、桔皮、核桃、山楂、丁香豆蔻……五花八门加浑身解数。鉴于公山羊膻重,有激进分子提议,给小公羊早早去势,把膻味扼杀于羊的少年时代。到头来,大家发现,所有药材、调味品、清洗手法都不过是标,羊的血统和品种才是本,只有标和本都拿住了,才能一揽子解决膻的问题。找呀找,终于有两种山羊脱颖而出:一种是海南岛的东山羊,一种是广东封开县的莲都山羊。这两种羊都是在嶙峋的山石间长大,是攀爬运动的高手。东山羊长于海南岛万宁县的东山岭上,这样的岭到了中原,就是一座土岗,只有米高,但这里常年海风吹拂,甘泉潺潺,四季如春,稀有灌木长于石缝间,相传从前还有灵芝草。东山羊的祖宗有没有尝过灵芝草,已无据可查,但东山岭上确实有鹧鸪茶之类不常见的灌木,山羊爱吃它们的叶子和枝条。有好事者对东山岭的草木研究了一番,并拿一批普通山羊来做实验,结果发现普通山羊吃了这类草木之后,经过几代繁衍,果然脱胎换骨,接近东山羊的味道。现在,海南岛的人多用这种方法来养羊。东山羊毛色黑亮,肉嫩爽口,没有膻味,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莲都山则是喀斯特地形,一座座乳峰一样的石山层叠簇拥,绵延数里,远远望去,凝岚滴翠,美不胜收。莲都山羊灵活矫健,在山石陡坡之间跳跃追逐,蹄子像镐,嘴巴像钳,双角像铲,悬崖峭壁上的花草也逃不过它们的啃咬。这种羊中健儿,肉质厚实,甘香美味,不臊不膻,被奉为羊中之宝。无膻之羊最常见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白切。用白汁浸煮,斩件,配上沙姜和腐乳两种佐料,皮脆肉嫩,醇香可口;一种是羊肉煲。广州人吃羊既要滋补又要清润,店家会先将羊肉烤至皮色金红,跟本地产的甜竹蔗一起煲至软滑,再配上萝卜、马蹄、支竹、大蒜,慢火焖煮而成。菜牌上明明写着真味白切羊,但食客不爱真味,却说:太好吃了,如果不明说谁知这是羊呢!看来,不像羊之羊为羊之至味。无膻之羊的两种常见的食用方法,你明白了吗?一起来试一下这种独特的无膻之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