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法院建设推向深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苦练“功夫”,为审判执行工作加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线诉讼”运用步伐逐步加快。特别是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骤然突袭,该院从容应对,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同时,确保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不延误。循序渐进练“外功”:精挑细选提升硬件水平“下面,由梁某陈述对此次申请减刑的意见。”“报告法官,我在女子监狱服刑这几年,深刻反省,积极改造……”年11月3日上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远程减刑假释法庭内,审判监督庭庭长冯海波正作为审判长与身在监狱里的服刑人员梁莹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庭审对话。这是该院于年7月在重庆范围内首家上线的远程减刑假释法庭,专用于审理辖区内9所监狱的减刑假释案件,可将办案中的重要环节和事项实现网上录入、全程留痕,并让法院、监狱和检察院三方进行信息共享,让该类案件平均结案周期缩短了一周以上。在第三届检法信息化融合发展创新大会上,荣获年度法检信息化(智慧法院)最佳实践奖。▲远程减刑假释法庭正在开庭▲对一起案件进行网络听证▲网上开庭调解一起渝鄂两地企业的2千万元纠纷“因为监狱在不同地方,原来我们办一个案子,3个合议庭成员加1个书记员要跑一天,今天上午我们审了7个案子,涉及4所监狱,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时间,大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冯海波说,特别是疫情期间,切实保障了庭审不延误。“幸好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积累,才没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个措手不及!”说起年春节期间院党组通过召开视频会,部署节后疫情防控和以网上办公办案为主的各项工作,院长戴军感慨地说道。▲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开展司法拍卖▲对缓刑期未成年人进行网上视频回访帮教▲干警通过手机提交办公用品采购申请继建设庭审直播法庭,推动“易审”“易诉”等互联网平台和“易法院APP”手机平台的实施运用之后,面对突袭的疫情,该院信息技术中心干警加班加点,对多个互联网法庭产品进行对比测试,选定了重庆移动微法院平台的互联网开庭功能供应全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