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杨晓东通讯员郭建光邓锦丽
在革命老区确山县,有这样一位英雄母亲,新中国成立前,她将5个孩子4个孙辈送到革命队伍;新中国成立后,又将6个孙辈送到部队,受革命家庭影响4个重孙也应征入伍。她就是朗陵女杰张英(-),确山县任店镇任店村人,中共党员。
确山素有“豫鄂咽喉,中原腹地”之称。“天下有事,必争中原”。确山县古称朗陵县,朗陵县城所在地就在任店镇。任店是一个军事要地,革命战争年代是南北战场结合部,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也是反动势力较强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的活动有阻力,组织发展极不容易。朗陵女杰张英及其家庭就是在这革命极不容易的地方按照党组织要求,建立地下交通秘密联络站,有的公开参加革命,有的克服重重困难、秘密地积极主动为党组织和革命军队提供情报及物资,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年确山任店街张英(第二排左四)及家人在老宅子院子里合影。是建国后三儿子李华三(最后一排左二)、四儿子李华均(最后一排左一)第一次回任店老家探亲,与在当地工作的大儿子李华滋(最后一排右一)的合影。
红土地开出映山红
张英,原确山县古城乡新庄村新庄人,姊妹6人,4个弟弟1个妹妹。出嫁到确山县任店镇李姓李章粲家里,有10多亩地,一间药铺。张英的丈夫李章粲在中了秀才后,并没有走仕途之路,而是学了中医,服务乡邻。经过夫妻共同打拼,李家家境越来越好,到丈夫去世时李家已是拥有一个药铺(同心堂)、一间杂货铺,还代办邮政业务(当时任店没有邮局,称邮政代办所),土地也发展到30多亩,已经是小康之家了。张英治家除节俭外,特别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从小就告诉他们李家也是逃荒(湖北黄陂)而来,不要忘本,要诚实、正直、有爱心,要学习、要劳动。
张耀昶(——),革命烈士,张英的三弟,与姐姐感情最深。少年时期经常隔三差五地到姐姐家住上几天,以慰思念之情。年,张耀昶在开封求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英雄杨靖宇一起受组织委派回家乡组建农会,参与领导了确山暴动、确山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敢死队队长,是中共确山县委委员工运委员、县革命委员会执行委员。后南下四望山,转移到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团长,年,在反“围剿”斗争中牺牲,时年31岁。年,张耀昶被评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李华素(——),又名李华树,革命烈士,张英的二儿子。年初李华素在县立中学毕业,考入信阳纺织专业学校,年毕业,年秋考入河南开封省办乡保长训练班,毕业后于年先后任朗陵乡长、朗陵寺联保主任、任店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特委研究决定,在确山县开办干部训练班。李华素与时任县委书记王景瑞、县委军事部长赵进先等人公开在黄山坡铁路林场筹备举办了“抗日保乡会游击训练班”,大多数学员在学习期间被发展为中共党员,成为确山革命的中坚力量。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年冬李华素被党指派接任确山三区区长,到竹沟接受党组织任务,在从竹沟返回三区区公所芦庄的路上,李华素被惯匪头子原国民党三区区长张明泰派人埋伏在七里冲杀害了,手段十分残忍,李华素身中数枪,身上的棉衣、棉裤、皮鞋都被扒光,党组织3天后才找到他的尸体。
烈士李华素墓碑
烈士李华素牺牲地--七里冲
张英在失去了她至亲至爱的弟弟和二儿子后,悲痛万分,当即准备抬着二儿子的尸体到确山国民党县党部告状,要求惩办凶手,还李家一个公道。时任中共地下党确山县委书记的王景瑞闻讯后立即赶到张英家,告诉她,张耀昶和李华素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华素就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到国民党开办的衙门打官司,是打不赢的。听罢,张英当即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两位亲人报仇。随后,按照党组织要求,利用任店的特殊地理位置、李家中医世家和邮政代办所的有利条件在张英家设立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站工作,并在李家秘密发展了张英和她大儿子李华滋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王景瑞联系,党组织派人把张英小儿子李华均、大孙子李秀实接到竹沟,年又把女儿李素贞(参军后改名李毅)接到竹沟,投奔革命参加组织。
联络站发挥大作用
张英与大儿子李华滋共同经营的地下秘密联络站,是我党特意安置在任店的一个革命钉子、一个可靠情报站,从年建立到新中国成立,一直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提供情报。党组织每当在李家开会,张英及儿媳妇等都自动担起会议的哨兵。李华滋主外以行医作掩护,筹集经费、药品、传递情报、护送我党人员穿越国统区等。张英主内以一家之主操持全家生计。当时李家还有几十亩地,打下的粮食省吃俭用,除了留下全家能勉强糊口的口粮外,都秘密送给了新四军。张英在与敌人的周旋中斗智斗勇,做秘密工作十余年,经历了太多的九死一生虎口脱险的情境;沉着应战,化险了一次又一次的险情。有一次我党一位地下交通员被日本鬼子和顽匪盯上,跑进张英家,张英急中生智,往儿媳妇头上系了一条毛巾,让儿媳妇睡在床上盖上被子,让交通员藏在床下,又把两个小孙女藏在床下堵在交通员外边,然后麻利地从鸡笼里抓出一支鸡杀了,把鸡血洒在床面前地上,薄薄地撒上一层烧锅灰,待日本鬼子和顽匪搜查到李家推开房门时,张英说,儿媳妇刚生了小孩,顽匪往屋里看了看,就给日本鬼子连比划带说的,就走了,到别处搜查去了。当地有种说法,刚生了孩子的女人房间,男人不能进,不吉利,张英就这样机智勇敢地骗过了鬼子的搜查,救下了交通员。
马勤功(左一)向张英邻居王长海(右二)了解当年的情景
采访中,还听到邻居讲:有一次一位新四军的指导员在李家秘密养伤,伤好后,张英让他换上长工的衣服,给他头上带了一领破草帽遮盖了半个脸,肩扛一把锄头,手提一个装满水的土陶瓷罐,跟在张英后面,路上遇到保安团设的路卡盘问,张英说是新来的伙计,带他到地里除草,巧妙地送走了新四军指导员。
还有一次大儿子李华滋到远在二三百里外的新蔡县送情报刚回到家,就被国民党的保安团盯上了,多亏本街邻居报信,李华滋刚从自家后院翻墙逃出,保安团就从前门进院了。在搜查了一阵没搜到人,就让张英把李华滋交出来,张英沉着地说:“我儿子出远门给别人看病去了,根本就没回来”。保安团说,明明有人看见他回来了,赶快把人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们把你家的房子点了,张英气愤地说,你们不是把我家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吗,我家就这么大个地方,家里除了老人、女人、小孩子外,哪还藏着个男人?保安团实在搜查无果,就在门口留下眼线撤了。张英善良,左邻右舍关系处的很好,特别是遇到灾荒年,宁肯自己家的孩子饿肚子,也会接济左邻右舍,所以,遇到国民党、保安团等反动势力来李家抄家时,左邻右舍就成了李家孩子分散隐蔽的地方。
一个人带动全家人
每一个英雄母亲,在家国之间,都会把民族大义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都有一个大爱胸怀。建国前,随着二儿子李华素的牺牲,张英不仅没被吓到,而且坚定的说:“我儿子是为国为民死的,我儿子死的值,张明太扬言要斩草除根,杀死我们全家,我李家他是杀不绝的”。之后,张英便把其4个孩子和4个孙辈送到革命队伍中来。
李华滋(——),张英的长子,从事党地下秘密联络站工作,年12月入党。据《确山党史》第一卷记载,年2月,“胡友禄(当时任确山县委委员兼新安店区委书记,解放后曾任信阳专署副专员)在任店李华滋家召开党员会议,决定在李家的西药房和邮政代办所建立联络站,每半月送出一次情报,或由上级党组织派人来传达指示,带回情报,进一步密切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建国后,李华滋曾任任店超英卫生院院长。李华滋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分别是李秀实、李秀诚、李秀全、李秀勤、李国兴和李秀清、李秀兰、李秀纯。长子李秀实、次子李秀诚、次女李秀兰建国前参加革命。
李华三(——),张英三儿子,经二哥李华素推荐到国民党西北军冯玉祥部队军官训练团学习,后又到贵州学习几年兽医,回部队担任兽医、兽医主任。抗战胜利后在医院工作,之后转战新疆,年随部队起义,年转业到河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工作。
李华均(——),张英四儿子(爱人也是军人),年被母亲张英送往竹沟参加革命,年12月加入新四军,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通讯员、宣传队长,后到新四军五师司令部参训队学习,参加过抗日战争、中原突围、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解放西藏战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均立过功受过奖,获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年8月离职休养,年11月7日逝世。
张英三儿子李华三参军证
张英四儿子李华均革命军人证
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孙辈有4位:分别是李秀实(李华滋的长子,爱人也是军人)空降15军44师政治部副主任。李秀诚(李华滋的次子)、李秀兰(李华滋的次女)、李秀范(李华素烈士的女儿)。其中,李秀实,年出生,年10月参加新四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竹沟留守处勤务员、宣传员、宣传干事、宣传队长,新四军五师13旅8团4连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二野特种兵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建国后,任18军工兵7团2营政治指导员,54师宣传科副科长、科长。15军44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委。空降15军44师政治部副主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均立过功受过奖,获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年离职休养。
建国后入伍参军的有:孙辈6个——李秀全(李华滋的三儿子)、李国兴(李华滋的小儿子)、李永忠(李华均的大儿子)、李晓炎(李华均的二儿子)、李晓华(李华均的大女儿)、李晓冬(李华均的小女儿)。重孙辈4个:李友谊(李秀实的长子)、李和平(李秀实的二儿子)、李红鹰(李秀实的小儿子),李四喜(李秀全的儿子)。
老党员的特殊党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年10月18日,医院外科病房里,93岁的抗战老兵、陆军勤务学院干休所离休干部李华均正躺在病床上收看党的十九大电视直播,他对守在病床边的妻子说:“虽然等不到那一天了,但是看到如今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发展得这么好,我这一辈子也值了!”
李华均先后随部队辗转豫东、豫西等地抗击日寇,曾成功破译日伪密电,粉碎敌人阴谋。抗战胜利后,他又投入解放战争洪流,为新中国的成立继续奋战。他最难忘怀的是在母亲张英的鼓励下投身革命,他们红色家庭的基因早已经融入血液。
年冬天,李华均夫妻走进红十字会重庆分部,希望签署遗体捐献协议。他们说,希望百年之后能为医学事业作贡献,为国家节约土地资源。
李华均的妻子回忆,去世前不久的一天,李华均望着窗外的阳光唱起了新四军军歌,然后拉着她的手说:“党指引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把我从一个农村娃培养成军队干部,我无以回报,想拿出10万元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党组织。”得知自己已无治愈可能,他拒绝了后续治疗,说没必要为了延续他的生命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子女和医护人员含泪满足了他的要求,直到他安详地离开人世。
按照他“不惊扰任何人、不给组织添任何麻烦”的遗嘱,子女没有为他举行告别仪式,遗体被红十字会接走。年11月13日,李华均的妻子替他交纳了最后一笔特殊党费。
在革命战争年代,张英革命意志坚定,一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从未动摇。在和平年代,张英依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保持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解放后人民政府给李家挂了“军属光荣”“烈属光荣”等牌子,以表彰李家对革命的贡献,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抚恤和补贴。但张英只收了牌子没有要补贴。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张英要求家人不要向组织提半点照顾要求,并将生产队给她送的几斤口粮,原封不动地送回去,还将在外边工作的儿子给她寄回来的钱的一部分,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直到逝世,张英从未向党组织提任何照顾要求。
原中共确山县委书记王景瑞在建国后评价:“李华素的母亲张英同志,是确山县少有的革命母亲,李华素、李华滋同志的家,是确山县少有的革命之家,应是确山县、任店镇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