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战斗英雄埋名40年,因无钱治病身份曝

年,解放军医院接到总政治部的指示,对一位名叫“张国福”的老人进行全力抢救,医院进行探望。看着曾经的战友,这么多年还记得自己时,张国福眼含热泪,用微弱的声音缓缓说道:

“40年了,我就想让人民忘了我,可你们还在记着我啊!”

火药库里的“张四级”

年,张国福复员回到地方,带着妻子来到鹤岗矿务局,在那里当了三年的消防队员。由于矿务局不断更新设备,消防队的作用大大减弱,最后慢慢解体了。

有一天,厂里负责人事的同志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干火药工。在弄明白火药工不是制造火药,而是押运火药的原料后,张国福笑了:

“哦!押运有什么难的?”

负责人事的同志也没有隐瞒,说火药工是厂里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种,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上岗,但都没有撑下来一个月,就要求调换工作岗位。

当过几年兵的张国福不以为然,自己上战场都不怕,还会怕这些。就这样,人事同志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将张国福的新工作敲定了。

第二天张国福就来到了火药押运队,厂里十几个人都围着他,纷纷劝他换一个岗位,这个工作弄不好会出人命的。张国福知道大家都是好意,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胜任这一岗位。

张国福的工作,就是坐在闷罐车里,从南方押运火药原料到矿务局,然后再把做好的火药,送到各个煤矿里。闷罐车里夏天又闷又热,冬天又冷又饿,每次押运,张国福就找个破麻袋片,往车里一铺,熬个几天几夜。

有一年夏天,张国福在押运途中遭遇暴雨,躺在闷罐车里的张国福,突然被头顶的雨滴惊醒,原来这辆车年久失修,车顶连接处由于锈蚀,出现了漏洞,雨水就顺着漏洞流了下来。

眼看火药原料就要被雨水打湿,张国福急忙将原料重新码垛,最后只剩下四袋原料无处安放。情急之下,张国福将自己躺卧的地方腾出来,把麻袋片盖在原料上。

眼看着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麻袋片很快被雨水打湿,张国福一下子扑到了原料上面,用身体当起挡雨棚,任凭外面的雨水流到车里。

整整四个小时,张国福一动不动地趴在原料上。

等运输车到了四平,司机找了个地方把车停下来,打开闷罐车的时候,发现张国福还扑在原料上。司机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他才从极度紧张中清醒过来。

司机对他的行为深受感动,张国福将早已湿透的头发捋了捋,无所谓地笑了。

还有一次经历更加危险。有一年沈阳通往开原的公路正在维修,所有车辆都需要绕行周围的村子通过。当火药车行驶到一段泥泞道路时,不小心陷入了泥坑中,一时间无法脱困。

张国福跳下车试图用铁棍撬动,结果轮子没出来,闷罐车的车门却开了,一袋原料掉了出来。张国福发现后,赶忙冲过去搬运原料。

谁都没有想到,一队迎亲的队伍朝着闷罐车走来,其中一个小伙子点燃了“二踢脚”,只听“砰”的一声,就没了声响,好巧不巧地落在了原料麻袋上。

张国福眼疾手快将炮仗捡起来,使出浑身的力气,扔出去20多米远。“砰”的一声,炮仗爆炸了。

被吓了一跳的张国福,额头上的汗水早已经流到了脖子上,他张开双臂,将迎亲的队伍拦了下来,说自己是押运火药的,希望他们不要在这里燃放鞭炮,以免发生危险。

“对不起呀,实在对不起!”目睹刚才发生一切的小伙子,急忙上前认错。在小伙子的提议下,热情的村民们帮张国福把车推了出来,事后张国福还有些后怕地说,如果当时反应不快,恐怕要发生特大责任事故。

厂里的工人们得知这一事情后,纷纷找到他,直接劝他放弃这一工种,还承诺帮他找一个清闲自在的岗位。但张国福都一一拒绝了: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这个工作不能放。”

厂领导考虑到张国福已经干了挺长时间,打算找人接替他的工作。但张国福坚持留下来,想要为厂里多出一把力。为了证明自己能胜任这个工作,从那以后,他时不时将自己5岁的儿子抱进车里,和自己一起押运。

一方面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要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另一方面,也为了向大家证明,这些困难和危险没什么可怕的,自己把儿子都押在车上了。

就这样,张国福在矿务局一干就是25年,进厂时,他的工资是四级工,一直到退休都没有涨过,老伴风趣地送他一个外号,“张四级”。

特级战斗英雄身份曝光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张国福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每年春节,特别是全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时候,他悄然离家,在外面买一两瓶白酒,找个地方喝个精光,有时甚至喝个烂醉。

他的老伴有些纳闷,孩子们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又到一年春节前夕,大女儿趁着父亲高兴,试探地询问,春节那天他能不能不要再自己喝酒了?原本喜笑颜开的张国福,顿时脸色阴沉下来,好半天才抬起了头,泪眼模糊地讲起了藏在自己心里的秘密。

年春节,张国福和全连的战友们坚守在阵地上。为了让大家吃一顿饺子,张国福和副连长用弹皮作为擀面杖,菜根做饺子馅,包了十几盖帘子饺子。

突然敌人的飞机对阵地进行轰炸,两名战士为了保护饺子,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等轰炸结束之后,两名战士已经血肉模糊地牺牲在饺子上:

“每当我看见饺子,又看到全家人团聚在春节这一节日时,就想起了我的战友,我的心,如同万箭穿心般地难受啊!”

张国福的老伴和孩子们,终于明白了他的悲痛心情。

从参军入伍到复员工作,几十年来,张国福在外人眼中,都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可张国福到了晚年,却经常会落泪,有时候甚至痛哭不止。

有一次张国福在家观看电影《上甘岭》,在外面闲聊的邻居,隐约听到张国福家中有哭声,刚开始大家都以为是电视的声音,可越听越不像,邻居们急忙走进他家,发现张国福正在放声大哭。

“大哥,你这是干什么呀?你哭的这是哪一出呀?”邻居不解地问道。

张国福一边指着电视,一边抽泣地说,他哭的是当年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如果战友们能活到今天,该有多好。

事后,张国福的孩子和邻居们就知道了,每当看到战争牺牲的场面,张国福就伤心落泪。孩子们也只能将毛巾浸湿,递到老父亲面前,如同哄孩子一般。

张国福的小女儿,一直以来都觉得父亲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一次途经西安,听说父亲过去所在的部队也驻扎在这里,便萌生了探访的想法。

在部队的荣誉室中,当讲解员讲起“孤胆英雄张国富”时,小女儿不禁愕然,照片上的人,像极了自己父亲年轻的时候。讲解员在一旁滔滔不绝地告诉她,张国富的英雄事迹,不但军史上有记载,小学课本中也有。

小女儿凑近照片,又仔细辨认了一番:“是!就是我的父亲!原来我的父亲是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可是,他为什么将‘张国富’改为“张国福”呢?为什么不对我们说他的经历呢?”

带着一大堆疑问,张国福的小女儿回到家乡,在全家人面前公开了父亲“特级战斗英雄”的身份。面对全家人的疑问,张国福终于公开了自己隐藏多年的秘密。

年,张国福所在的部队,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当时双方交火了很长时间,还有米难以攻下,此时我军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当时张国福刚刚入伍一年,他独自一人在炮火掩护下,冲进了敌人的指挥所,掏出一颗手榴弹,大喊一声:“优待俘虏,投降不杀!”

当时指挥所里的中将吓傻了,乖乖当了俘虏。敌人的指挥所失灵了,我军一鼓作气攻上了山头。张国福也因为这一段经历,不但成了部队里的名人,还被记大功一次。

在辽沈战役中,廖耀湘的部队被我军拦截在黑山。当战斗打到胶着状态的时候,张国福所在的部队找到了敌人的司令部,几十次冲锋后,战友们一个个都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下。

又一次冲锋被敌人挡住以后,张国福佯装负伤,伏在阵亡的战友身边。当我军再次吹响冲锋号时,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福,向敌人指挥所扔出了一颗手榴弹,趁着爆炸的一瞬间,他手持爆破筒,冲进了敌人的指挥所:

“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

就在敌人惊慌失措之际,张国福的战友们已经冲了进来,廖耀湘的指挥部一举被摧毁。张国福孤身一人,冲进敌人指挥所的举动,被师首长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清楚楚,夸奖他是一个真正的“小老虎”。

后来,张国福被评为了特等功臣。全国解放之后,张国福作为“特级战斗英雄”,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不但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还参加了毛主席特意设的家宴。

年,张国福随军入朝作战。当时张国福率领全连战友坚守.6无名高地,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坚守到最后,只剩下他和副连长两个人。

与阵地共存亡,是当时他们唯一的选择。面对敌人再次发起的冲锋,张国福和副连长将所有的弹药集中起来,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当时张国福身负重伤,右腿已经骨折。

眼看着阻击敌人的任务即将完成,阵地上的通讯中断,副连长让张国福回师部报告。身负重伤的张国福,带着一名奄奄一息的战友,连滚带爬地撤出了阵地,而副连长,却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当张国福血肉模糊地爬回师部时,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说出了几句话:“师长!全连人全都牺牲了,我们的阵地没有失守。”

说完张国福就昏了过去,在场的指战员无一不失声痛哭。

抗美援朝结束之后,张国福被送到湖南衡阳炮校深造。就在他能够在部队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却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复员回到家乡。

原本县委书记准备调他到县委工作,结果张国福却断然拒绝,选择到一线支援煤矿建设,并要求在为他开介绍信的时候,将“张国富”写为“张国福”。

从此,特级战斗英雄“张国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老百姓“张国福”。

“我只有一个要求”

既然儿女们知道的他的身份,张国福也宣布了三条家规:不允许家人对外透露他的身份;不允许家人借他的名声,向上级组织讲条件,要享受;不允许家人利用他的身份,在外面炫耀。

也正是由于这几条家规,张国福的四个女儿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小儿子接了他的班,在矿务局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

张国福退休之后,一直鼓励孩子们自谋职业。当时大女儿因为身体不好,准备放弃经营多年的小买卖,张国福听说之后,立刻赶到大女儿身边,帮忙进货看摊儿,足足干了三个月时间。

后来他听说二女儿和三女儿在北京经营服装缺人手,他又跑到北京,帮女儿们进货看摊儿,取货扛东西,还卖货记账。

年,张国福在为女儿东奔西忙的时候,出现了咳嗽的症状,经常还带着血丝。刚开始他并没有在意,直到后来严重到一整天都在连续不断地咳嗽。

在两个女儿的劝说下,医院接受检查,结果发现已经身患癌症,肺部有大量积水。小儿子听说之后,极力劝说几个姐姐,将父亲送回家乡疗养。

回到鹤岗不到半年,张国福的病情更加严重,小儿子不得不向厂领导求助。厂领导立即决定,医院接受治疗,住院不到一个月,医生医院,厂领导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负担了上万元的医药费,将张国医院。

经过几十次的治疗,张国福的病情仍不见好转,眼看着手头的费用已经花得差不多,几个孩子一商量,背着父亲将老家的12平米的小平房卖掉了。

然而买房子的钱,在巨额的医疗费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张国福的小女儿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她瞒着老父亲,找到了父亲原部队的老上级、老战友。

在张国福复员后的40年中,他的老上级和老战友一直在寻找他。当得知张国福隐姓埋名,在矿务局当了20多年的火药工,从未申请过特殊待遇时,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他们立即联系了总政治部和总参谋部,详细介绍了张国福的情况,总政治部的领导非常震惊,当即决定:特批张国福住进解放军医院,并成立专家组,免费进行全力抢救。

医院探望时,张国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总政治部的同志询问张国福,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张国福摇了摇头,严肃认真地说道:

“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不是让我来索取的,我的儿女们也不能有任何要求,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党和国家好啊!”

听完张国福的话,在场的人无一不感动落泪。

在专家组打开张国福的胸腔之后,发现他由于常年在矿务局工作,再加上多年战场炮火熏染,他的肺部吸入了大量的硝烟,很难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专家们只好含泪再将刀口缝合。

在张国福离世的前一天,他的心情格外舒畅,将老伴和孩子们叫到床前,笑着说,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难道还会怕死吗?

小儿子小声地告诉父亲,组织上准备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结果张国福摇了摇头,说不要麻烦国家了,自己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还是回鹤岗吧。说完,他又问道:“今天是多少号了?”

“7月10日。”

“7月10日,已经是上旬了。”张国福喃喃自语道。说着他吃力地伸出手,指着自己的衣服说:“把我衣兜里的党费拿出来,你们替我把这个季度的党费交上。党,国家,人民,真好啊!”

当时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的首长,一同前来病房探望张国福,张国福挣扎着坐起来,推开儿女搀扶他的手,颤抖着向几位首长行了最后一个军礼。

几位首长本已经走到床前,立刻后退了一步,立正,挺胸,向这位隐姓埋名40年的特级战斗英雄,回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第二天晚上8点15分,张国福溘然长逝。张国福去世之后,军首长特地找来他的5个孩子,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帮助,孩子们没有提任何要求。当首长准备给他们10万元补助时,他们没有接受,还将首长写给当地政府,要求对他们予以照顾的信函,也压了下来。

无论他叫“张国富”还是“张国福”,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不应该被人民所忘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99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