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时间的浪涛冲去了战争的疮痍,带来了和平的鸽声,同时也带走了昔日的英雄。为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让我们通过讲述一个个红色故事,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在我们内心产生情感共鸣、增进思想认同,自觉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把红色基因的根基扎深扎牢,把初心使命牢记在心,保证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党的事业血脉永续。
可放大横屏观看
讲述人齐茂原
(南皮县政协原副主席
南皮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
故事梗概
张志仁,东光县张贯庄人,出生于年8月。他自幼上村塾,17岁为生活所迫在天津店铺当学徒工,受尽老板欺压。19岁时,医院当清洁工的父亲,在医院当杂工。他白天干活,晚上学习英文及医疗知识,受到院长梁其深的赞誉。后经考核,他被院长选为外科门诊助手。年11月,梁院长带张志仁医院,但于年10月被迫解散。
年2月,张志仁投奔到居住在南皮县城内的四叔,在东街开办了志仁诊所,这是城内唯一一所西医外科门诊。他医术高超,为人又好,有的穷人看病,他分文不收。因此,志仁诊所在南皮城内及附近各村,有着良好的声望,却也时常受到日伪特务的欺压。
当时,在南皮城西门外,有个开中药铺景克章先生,与张志仁很投缘,两人交情甚好,景克章还经常向张志仁讲些国家形势和抗日救国的事情。有一日,景克章来到诊所与张志仁辞行,并告诉他:自己是抗日人员,真名叫邢茂松(即井泉),现出城到乌马营去找部队。并希望张志仁今后多为八路军伤病员疗伤,帮助购买些紧缺药材。
通过耳濡目染,张志仁深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穷人的队伍,只有他们,中国的老百姓才有活路,便给了交结不久但志趣相投的同道邢茂松以肯定的允诺。
年2月,南皮县大队中队长王爱民在冯庄与敌人遭遇。王爱民躲在厕所内阻击敌人,不幸被敌人击中大腿,伤情十分严重,被送到南皮南关张士林家。当日,南街孙凤田到志仁诊所说:“我的亲戚在鬼子‘讨伐’时,被机枪打伤大腿,现住在城外南关,请张先生快去救命!”
张志仁立即来到张士林家为之查伤。他见伤口在大腿膝盖上部,腿部红肿,伤口外翻,用探针探得伤口很深,内有金属物,伤员已昏迷,危在旦夕。张志仁火速赶回诊所,取来器械,为伤员做手术,没有麻醉药,只好用人工手摇麻醉机,配合做手术,成功将子弹取出。等打针、上药、包扎完毕后,张志仁已累得瘫软在椅子上。因当时社会环境恶劣,王爱民没暴露身份。但张志仁看到伤员周围有几个警戒哨,因而断定这人定是八路军干部。为掩人耳目,张志仁亲自换药,每次出城不走南城门,绕走西城门,历时20多天。王爱民伤愈后,英勇杀敌,多次立功。
年,店子区八路军干部刘子炎(解放后任盐山县委书记)多次到志仁诊所看病,他还多次秘密请张志仁出城去店子、旁立庄等村给八路军伤病员疗伤。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志仁诊所不仅为八路军战士疗伤,而且成了为八路军购买药品的转运站。张志仁也无数次为八路军战士买药、治疗。特别是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乌马营区的孙寿山等人找张志仁,要求帮助买药,张志仁以志仁诊所名义去泊镇武威药房购买了一大批药品,绕开南皮城,直接送到了乌马营八路军驻地。
年,八路军连长李树梅、李树阁(皆李家庵村人)多次化装,牵着大黑驴,请张志仁去李家庵、塘上等村给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治伤。去离县城远的村到晚上无法进出城,张志仁就让来的人带走药品敷用。
年8月的一天,南皮中医也是地下党员的程大夫(解放后任天津师范学院书记)秘密找到张志仁商议给八路军买药,二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天津,以志仁诊所名义买回一批外伤紧俏药品,及时送到了八路军驻地。
年9月27日,南皮城解放了。张志仁和全城的百姓一样,扬眉吐气,结束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最早加入农会的七户家庭之一。就在南皮城解放的第二天,分别六年的邢茂松回到南皮养病,两人相见,甚是激动。张志仁除主动为他治病外,又是送鸡蛋,又是送面粉。他认为,自己虽然不能上前线杀敌,但能用自己的医术为抗日战士治疗也是尽了一份力。
解放战争时期,张志仁曾冒着生命危险,领着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十七团二营的曹医助,穿过敌战区冯家口、沧县医院买药。南皮县县长高汉章经常安排张志仁、张蕴山、薛之舟给部队战士看病。
年,县政府筹建县卫生院,鼓励和吸收社会卫生人员加入进来。张志仁积极响应号召,毅然把经营多年的志仁诊所和所有药品、医疗器械献给政府,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县卫生协会副主任,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张志仁于年当选为南皮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年6月21日,张志仁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原标题:《(第三期)齐茂源:张志仁志道仁医“医”心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