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赋诗的革命老区汨罗岳阳日报客户端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30312/13356147.html

湘江北去,汨水西流,二水之东的汨罗,是“诗歌原乡”,也是红色热土。年,28岁的华国锋,南下任弼时家乡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湘阴、汨罗两县尚未析置),对这片光荣的土地,他有深深的了解——辛亥革命前后,汨罗学子开全省乃至全国先河,不远万里赴日、赴法、赴苏勤工俭学。大革命时期,北伐军发动汨罗江战役,叶挺、郭沫若等在汨罗留下革命足迹。土地革命时期,汨罗苏区屏障湘鄂赣苏区之西南,一度成为湘北革命的重心。日寇陷湘期间,汨罗人民勇赴国难,玉池山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南方抗日的光辉旗帜。

毛泽东、任弼时亲手播洒火种

任弼时故居

早在年,经毛泽东介绍,汨罗的任树德在长沙入党,成为湘北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在毛泽东的言传身教下,任树德成为长沙泥木工人领袖,带动一批汨罗人投身革命。毛泽东曾两到汨罗,广泛接触汨罗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汨罗调查社会情况时,更是将革命的火种直接播洒在汨罗大地。在与毛泽东深入接触的汨罗人中,就有接受长沙泥木工会大罢工洗礼、聆听农民运动讲习的袁福清、黄福生等。年春,黄福生以湖南省农运特派员身份,回到家乡汨罗开启工运、农运、青运先河。年9月,袁福清在汨罗白水率农军响应秋收起义,虽然因情况变化最终停止会攻长沙,但锻炼了大批革命群众。毛泽东的诤友仇鳌,是辛亥革命元老,为保护汨罗苏区干部、革命人士,迎接湘阴汨罗的和平解放做出大量贡献。出生于汨罗唐家桥的任弼时,早在少年时代,就通过演文明戏等方式引导周边群众的思想进步。年岁稍长,和任作民一起赴苏,成为中国第一批赴苏联留学的革命者。任弼时家族一向开明,在汨罗深具影响,任弼时、任作民以身示范追寻真理、投身革命,对汨罗的工农革命,以及后来的热血青年求学进步、矢志抗日产生了广泛影响。

彭德怀等革命家“当年鏖战急”

汨罗曾经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王震、王首道等浴血奋战的一方热土。年8月,北伐军营长彭德怀与北洋军一部战于汨罗江。年7月初,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击败国民党王东原师,回师汨罗长乐街休整3天,彭德怀留下一批干部帮建苏区,这对整合长乐和洪、向、蓝3洞党组织,加强汨罗苏区军事建设和第二、三区苏维埃政府建立起到了直接推进作用。7月底,彭德怀率红三军团经汨罗进攻长沙。年4月,王震、王首道率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击汨罗洪源洞,击败顽军王剪波部,赶跑何源勃部,排除了开辟汨罗抗日根据地的干扰。6月,王震深入白鹤洞领导抗日根据地建设工作。7月,王震、王首道率主力部队进驻汨罗抗日根据地,经短暂休整后挥师渡湘江指岭南。半个世纪后,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王首道,回忆在汨罗的硝烟岁月,坚持为湘阴、汨罗合著的革命史页题词“血与火的洗礼”。

湘鄂赣苏区之西南要地

年至年,汨罗先后四次举行武装暴动,即杨寿昌率新市农民举义旗,袁福清率白水农军打长沙,玉池山临资口“灰日”齐暴动,敢死队大闹洪向蓝三洞,武装暴动对群众进行了彻底的革命洗礼。“平江起义”后,紧临平江苏区的汨罗,其苏区创建由智峰山区发轫进而辐射全县。年5月,智峰山区建立第一区苏维埃政府。8月,红十六军来汨罗保护苏区工作开展,并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10月,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设4个区苏维埃政府,辖乡苏维埃政府39个。组织建设上,成立4个区党委,辖9个党支部,有党员人,各区、乡还成立了女子联合会、少先队、童子团;武装建设上,组建了余人枪的湘北游击大队、赤卫师(辖4个团、39个赤卫队,2万余人),大力配合红十六军开展游击战争。

汨罗苏区作为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年10月至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从武汉迁到湘阴,湘阴、汨罗成为指导全省革命的中心。年8月至11月,中共湘北特委迁至汨罗长乐街和蓝家洞等地,汨罗成为湘北土地革命的重心。二是汨罗为湘鄂赣苏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年冬,在极为贫困的蓝家洞山区筹款银元块,给处于困境中的红五军“雪中送炭”。数以千计的青年参加了红军,如年元月,汨罗的湘北游击队作为主力编入湘北独立团,汨罗籍吴咏湘(开国少将)、杨宗胜(新疆建设兵团原副司令员)均在湘北独立团战斗过。三是汨罗土地革命取得巨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约8万人参加土地革命,5万余人分得了土地等胜利果实。四是汨罗苏区付出巨大的牺牲。在国民党大军“围剿”下,至年初,汨罗苏区历经三年劫难,全部遭到破坏,被迫进入深山老林中坚持斗争。年至年,被敌人屠杀的汨罗党员、干部、赤卫队员,有名有姓的就达人。五是具有卓著影响的相关革命领导人物。从汨罗走出的革命领导人物,对汨罗苏区斗争有着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有任弼时、任作民、袁福清、吴咏湘、梁金华、杨宗胜、黄静汶、任曼君、敖德胜等。

“我党第二次长征”中的奇迹

玉池山抗日根据地

历时近两年,行程超两万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南征北返,被誉为“我党第二次长征”。“第二次长征”中的年3月,转战数千里的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入湘北日寇沦陷区,南下支队更名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杨宗胜被任命为湘东军分区兼第六支队司令员。4月初,杨宗胜率第六支队人进驻汨罗玉池山开辟抗日根据地。杨宗胜部连战皆捷,迅速打开局面。5月初重建县委,5月底由27个乡的代表选举产生县抗日民主政府,杨宗胜任县长,县政府机关驻白鹤观。县委、县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深入发动群众,分化瓦解伪顽,到处打击日军,猛烈扩大武装,迅速壮大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建设上,帮助群众购买种子、药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出现军民一家、团结抗日的大好局面。武装斗争上,先后取得浸米塘、冷水井、岑庐屋、铁龟山、湘江渡口等对日战斗胜利,第六支队迅速发展至余人。此外,杨宗胜策反伪湘阴县长兼保安司令左钦彝,左部被改编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师,并策反长沙伪军毕坊清部,将毕部余人改编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二师。至此,杨宗胜部声威震动湘东北及湘中。9月,杨宗胜率本部及左部余人胜利北返中原,成为南下支队南征北返中的奇迹,被王震等首长一致赞扬为“坚决执行了党的决议,运用毛主席的军事策略,胜利地完成了党的光荣任务。”

南下支队北返后四年,湘汨大地迎来和平解放,华国锋担任新中国的湘阴汨罗首任县委书记。汗滴红土地,白手绘蓝图,年的一天,华国锋满怀深情地挥毫,为湘阴汨罗革命老区烈士(主要分布在汨罗)题诗:“为我人民事,牺牲命和家。继承先烈志,建设新中华。”他题的诗,镌刻在县烈士陵园内的一方汉白玉上,见证了革命老区县红色之厚重。年,汨罗被认定为湖南省一类革命老区县。今日汨罗,迈入新时代,传承着红色基因,“诗歌原乡”涌春潮,老区新貌“今朝更好看”!(刘国辉)

来源:中共汨罗市委党史研究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9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