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福建纪检监察,作者闵继轩
福建纪检监察.
激浊扬清,为时代明德
福建红色家风故事汇
编者按
家事牵国事,家风连党风。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闽姐姐推出“福建红色家风故事汇”栏目,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隧道,感受红色家风背后浓厚炽烈的初心使命,感悟真理信仰所彰显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天的福建红色家风故事讲述的是陈天才家庭。
走进巍巍大芹山,难免有些近乡情怯。这片满山溪涧纵横、巉岩绝壁的险境,是父亲浴血奋战之地,也是其辞世长眠之所。郁郁苍苍的青山上云雾缭绕,似是向人们诉说昔日的战火硝烟……
陈天才
深山传奇
举旗起义枪林里
我的父亲叫陈天才,年出生于平和县大芹山区北麓山坳只有4户人家的店仔村。父亲11岁时,爷爷病逝,奶奶因抵制恶霸敲诈被毒打至死。为伸冤,他闯衙门、闹公堂,却讨不回公道。
17岁那年,父亲加入共青团,并在7年后转为中共党员。从此,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父亲义无反顾地投入革命斗争,成长为闽南大地上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
陈天才(前排左三)与战友合影
平和的大芹山具有能攻能守、进退有据的地理优势。年,闽粤边特委部署创建大芹山革命根据地。父亲作为中共平和县和中区区委书记,积极配合红军行动,发展党团组织,扩大地方武装,使得大芹山根据地初具规模,成为沟通闽西和闽粤边各根据地的交通枢纽。
大芹山
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生死斗争的严酷形势下,父亲屡次临危受命:率领民兵歼灭汉奸武装乌军、搜集掌握国民党反动派的情报、发动群众配合王涛支队下闽南破仓分谷、开辟树海革命根据地……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的背后,是其九死一生、愈战愈勇的坚毅,国民党当局曾悬赏大洋要他的首级,但也只是徒劳。
许集美同志题词
在长达20余年的革命战斗中,父亲历任平和县委书记、闽南特委、地委常委、副书记等职。他一路披荆斩棘,更是经历了7名至亲相继为革命牺牲的悲痛。生死离别,人间至苦,可父亲永远记得大伯陈天德牺牲前的叮嘱:“我们全家都参加革命,活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坚决不能动摇!”
义士“才公”
星火燎原闽粤边
“回想起那非常的日子,我更怀念那些不怕杀头、生死与共的战友,怀念那些忠厚、朴实、省吃俭用支持革命的农民兄弟,怀念那些对党忠心不二无私奉献的大娘大嫂们。”
翻开父亲晚年所写的回忆录,字里行间的深情令我动容。作为大芹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父亲能够屡次绝地逢生,离不开乡亲们的掩护和支持。在老区群众和干部口中,父亲是和他们生死与共的“才公”。
陈天才(前排右二)和老区群众讨论生产
父亲告诉我,“才公”之名一来是由于他在陈姓中辈份较高,二来是群众的尊称。当时游击队的同志和老区群众笑称他是有求必应的“土地公”。原来,父亲年轻的时候学到一手精湛的青草医术和抓痧技术,看到群众受伤生病就热心医治,深得群众拥戴。有些老乡适逢过年村里杀猪,就买半斤猪肉埋在盐里,专门留着等父亲吃。
陈天才(左二)回到老区,欣然尝一口老区的清泉水
当然,同样拥有“昵称”的还有我的母亲赖葱和我大哥陈茂英。
在革命战士们口中,母亲是“?姆王”,即闽南话里的“女强人”。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积极参加革命,无论是安排地下交通员食宿,还是给游击队送信带路,抑或是组织发动妇女救国会,样样干得出色。
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坚强的共产党员,母亲历经了血雨腥风:在狱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打碎膝盖骨,在山林枪战中利用地形反击敌人疯狂进攻,背负高大的伤员一次次转移驻地……即使如此,母亲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坚定服从革命需要,矢志不渝。
陈天才和妻子赖葱
大哥陈茂英年仅10岁就上山打游击,担任革命根据地与漳州白区之间的地下交通员。艰苦的游击环境使他营养不良、身材矮小,但是他从小经受战争磨练,精明机灵,思想成熟程度远远超过大多数同龄人,因此同志们便戏称他为“古老”,取懂事老练之义。自此,“陈古老”便叫开了,“陈茂英”这原名倒让人给忘了。
年,赖葱和大儿子陈古老合影留念
大哥于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尽管久经沙场,但他仍对解放平和前夕的最后一战——金京洋战斗印象深刻。
年6月,闽粤赣边纵八支队十九团在平和坂仔金京洋与敌保安团相遇,双方伤亡不少。敌人从人数和装备上都超过我方,因此战士们情绪有所波动,是守是退意见不一。
父亲以地委常委的身份果断作出决定:“这样的仗哪能不打?”当时正值白天,山坡没有隐蔽物,难以撤退。父亲不但自己主动留在阵地前沿,还让大哥负责最突出、最难把守的一个小山头阵地。如此一来极大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敌人很快就溃散了。
此后,解放大军入闽,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敌保安团在打完这一仗后也陆续撤离平和。同年9月17日,父亲率领部队和平接管平和县府,使平和成为漳州最早解放的县。
情系老区
永葆革命赤子心
走出充满艰难险阻的闽南革命根据地,父亲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在担任龙溪地委农委书记期间,他抓农林水建设,参与领导剿匪反霸;在担任龙溪专署检察长、第一副专员期间,他积极参与浯江流域治理,推广治水改土、广种绿肥;在兼任地委落实地下党政策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他为落实地下党政策做了大量工作;离休后,他关心民政工作、老区建设和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并撰写回忆录……
可是无论职位如何变化,父亲心里最惦念的还是老区的乡亲们。
陈天才(左一)在诏安和老交通员握手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乡亲们对我们恩情重于泰山,报答犹恐不及,你却嫌弃老乡。”在我侄子陈成刚的记忆中,这是老爷子对他说过最重的话。
原来,上世纪80年代,有一名老游击队员到家里探望父亲。当时我们全家三代十几口人挤在干休所的小三居室里,由于天色已晚,父亲便让客人和孙子成刚一起睡一晚。成刚一听,脸上露出了不情愿的表情,父亲把他叫到一旁严厉批评了一番。此后,父亲还立下了“家规”:但凡农村来的,特别是老区来的群众都要好好接待。
陈天才在看老区群众的来信
而在小哥陈建平看来,父亲对老区子弟成长倾注了无限关怀。坐落于大芹山下的平和七中是在父亲的关心支持下成立的,上世纪60年代,为改善简陋的办学条件,父亲辛勤奔波,号召广大师生利用早中晚空余时间,组织他们扛石、挑沙建设校舍等设施,让更多老区子弟接受教育,为培养老区人才、为老区的智力扶贫发挥积极作用。
百年赓续
传承红色好家风
在闽南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父亲,熟悉老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熟悉血肉相连的老区群众。为响应党中央加强党史征集研究工作的号召,父亲作为龙溪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的副组长,系统地回忆了闽南革命斗争经历,并先后组织召开数次专题讨论会,带动了闽南党史资料的征集、研究、编写和宣传。
陈天才(前排左一)给参加“平和暴动”学术研讨会的代表介绍平和革命斗争史
“人老了也常爱回忆往事,面对这美好的光景,更想把回忆记录下来,用以表达对党的爱心,并借此向老区人民表达敬意,缅怀战友的业绩,寄托对先烈的哀思。”父亲在回忆录《情系大芹山》里深情地写道。而作为父亲回忆文章的笔录整理者,我也在数十万字的史料中,探见父辈们赤胆忠诚为人民的侠骨柔情。
陈天才(前排左二)年春到广州参加党史审稿会
父亲的戎马一生也激励着晚辈们在平凡岗位上勤奋工作。
“每次稍有懈怠,爷爷伏案工作的场景和叮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给我支撑和力量。”在侄女陈燕华的眼里,老爷子是其力量之源。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电力职工,陈燕华几十年如一日在电费复核员的岗位上勤学苦练,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当年,我们家同时获得纪念章的还有一对父子兵——大哥陈古老和侄子陈成辉,前者是年仅10岁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士,后者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全国劳模。
先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从全国劳模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省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到二等军功章获得者,后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诸多成绩和荣誉。这些奖章就像从父亲手中接过的一团团革命火焰,燃烧着我们,成为影响并支撑我们一生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事业之基。
家人欢聚一堂,共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今年是父亲诞辰周年,百年薪火相传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洗礼。革命精神和红色家风,是父辈们在烽火岁月中初心不改、信念如一的忠诚坚守,更是我们陈家后辈们铭记于心、践之于行的精神力量!
口述人:陈建英(陈天才女儿,漳州市委台办退休干部)
整理人:吴楠
猜你喜欢:
原标题:《福建红色家风故事汇?
陈天才家庭:百年薪火相传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