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一线

北京医治雀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915/9448483.html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文灿通讯员李漫

从把他赶出家门,到主动邀他进屋、倒水泡茶。从走在路上没人搭理,到老远就被热情打招呼:王队啊,吃饭没有啊,干什么去啊。从在村办公室一天到晚都没有人找,再到经常有群众到他办公室来喝喝茶、聊聊天、诉诉苦……

群众的态度从不信任到信任,再到去支持、去参与,这样的一个改变背后,是王炜炜的真诚和实干。

▲图片说明:王炜炜右一

王炜炜,深圳团市委社区和志愿者服务部二级主任科员,现任派驻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驻镇工作队队长,曾获评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年脱贫攻坚表现突出个人,年被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从“小白脸”熬成“小黑人”

“看他白白净净的,就是来做做样子镀镀金的。”王炜炜刚进村时,群众表面上客客气气,私下却叫他小白脸。

年6月,王炜炜向组织递交了《决心书》,主动报名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当他满腔热忱来到三乐村,却遭遇了现实与想象的反差。

王炜炜在村办公室,一天到晚都没有人来找,他一个人住在村委的小房间,村委会旁边没有路灯,每当夜幕降临,偏僻的村子寂静黑暗,他的心里既孤独又苦闷,感觉无力使处,很是焦急:不能这样下去,否则扶贫工作将一事无成。

于是,王炜炜决定主动出击——进百家门、访百家苦。不过,还没踏进群众家门,他就被赶了出来,“没什么讲的,没什么好说的,你们也不要来烦。”王炜炜并不泄气,硬是厚着脸皮从一些细微的事情开始切入,帮群众修wifi、装水电、逗孩子、一起干农活,半夜医院……渐渐地,群众与他熟络了起来,不再藏着掖着,说起了真心话。

在走访了多户干部群众后,王炜炜终于把村里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了:村里开通近3年的产业林道因资金短缺一直没有硬底化,雨季来临时村里泥水横流,村民反映强烈;乡亲们一直希望村里能有像样的文化活动中心,一直无法实现;急难愁盼的事情长期得不到解决,大家对村两委意见很大;村里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不少项目因土地纠纷难以落地,村干部一筹莫展;部分贫困群众对发展产业不感冒,存在等靠要思想……

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难度很大。王炜炜逐个梳理,分析出这些事情的主要矛盾,他找来村两委干部,一个个耐心沟通,带着大家直面矛盾。他带领村干部深入了解群众诉求,梳理出村民最盼望的十件事和最反感的四种做派。他想方设法链接后方社会资源,筹集资金,逐步解决了用水不便、村小师资差、新农村项目征地纠纷、排水堵塞等久悬不决的糟心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王炜炜也从“小白脸”熬成了“小黑人”。

三乐村出了个拼命三郎

“王队长,你来我们村搞扶贫,我劝你多给我们修路装灯,不要搞产业。”王炜炜发现,每次聊起产业项目,村民们都不配合。

原来,村里几年前实施公共项目损毁了很多村民的林木,村委承诺会补偿,但几年来一直没有落实,村民们意见很大,对村委失去了信任。

王炜炜认为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不然以后所有的产业项目都无法推动。可是目前村里没有钱,面对这一局面,王炜炜当即做了一个决定:先替村里把钱垫付给大家。等村里有了产业有了收入,再把钱还回。

在赢得群众的信任后,王炜炜积极推动项目,面对一桩桩、一件件群众所期所盼,他多方协调,先后由所在单位团市委协调市烟草专卖局和深圳烟草工业公司捐赠万元,由驻地党委解决配套资金1万,推动项目落地近百个。至此,全村掀起了干事创业的热潮,最多的时候,村里有9个项目同时开工。沉寂已久的三乐村动了起来,“有需要就喊我!”村民们的信心和热情重新被点燃,有的还积极自荐。

为了工作,王炜炜一连3个月没有回家。因为水土不服,他全身起了红疹,经常整夜整夜失眠。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发到山里采来一种草药,蒸煮后捣成浆泥敷在伤口,这才慢慢恢复。

为了掌握实情,王炜炜经常一整天在田间地头,甚至半夜还在走访农户,有一次夜访不小心踩空,从农户家三米高台跌落,疼得他趴在地上半晌没发出声音,当时把村民吓坏了。第二天,又看到他一瘸一拐出现在工地上。村民都说“三乐村出了个拼命三郎”。

在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下,三乐村的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村里有了文体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道路、路灯都通到每家每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老乡口中的“好后生”

“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更要立定志向,抓好产业,增加收入。”王炜炜深知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他坚定“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拿出方案。

为了推进乳鸽养殖项目,他多次邀请企业来村里考察,企业好不容易看中了一块地,村干部却迟迟流转不过来,项目陷入僵局。为了抓住这次机会,王炜炜自己先垫付了土地流转款,带着村干部一户一户签协议,当场给租金,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流转好土地,最终感动了企业负责人。该项目投资近千万,带动近20户农户入股、就业,增加三乐村和附近4个村的村集体收入近30万元。

为了推进白莲种植项目,他带着村民一起下田连续干活一周,抢抓种植黄金期,实现白莲种植当年种植,当年收益,次年规模翻翻的成效。

他推动村里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家,打造了“三乐善品”农产品品牌。还积极推动后方深圳团市委建立全省首个消费扶贫志愿服务U站和共青团消费扶贫馆旗舰店,有力巩固了贫困村脱贫硬支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王炜炜始终把困难群众当亲人,他鼓励贫困户解放思想,帮助30户贫困户获得了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水产养殖、蜜蜂养殖等,帮助全村78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实现了家家有门路,户户有收入。村里有个倒插门女婿不务正业,王炜炜鼓励他养殖蜜蜂,现在他不仅盖起了新房,还成了村里的养蜂能人。村里阿妈向他提出想跳广场舞,他第二天就设法为大家购置了音响设备……

大家都说,王队是党派来的好干部,真是个“好后生”。

书写无悔青春篇章

年7月,王炜炜驻村期满,圆满完成任务。三乐村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村集体收入从元跃升至32万元。此时,他本可以返回深圳与家人团聚,但是考虑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他认真思考后,正式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主动要求参加驻镇工作,持续发挥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驻镇半年来,他带领工作队一手抓田野调查和工作推进,一手抓力量整合和制度完善,实现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良好开局。截至目前,为浰源镇筹集物资善款折合超万元,消费帮扶超50万元,完成助农贷款超0万元。

不论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还是在驻镇帮扶的岗位上,王炜炜始终实干担当、忠诚履职,面对困难与质疑,他主动出击,回应群众期盼,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展现了帮扶干部的良好风采,书写了无悔的青春篇章。

审读:喻方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3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