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洲再添一处党史教育基地“白水田光辉事迹展馆”,今武汉市新洲区仓埠丰乐村,就是过去新洲县比较落后的仓埠周铺五大队,老县委书记白水田蹲点5年“挑大粪”的地方。父亲雷慕郊于年写的关于白水田的《劲松不可摧》一本再次摆上了桌面。周末忙中偷闲,将这本书的电子版上传网络,供热心人分享。
新洲区人大常委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文革期间他被戴高帽、架飞机、被造反派上街游行批斗的故事,原因就是造反派说他是“黑笔杆”“黑五类”,跟县委书记白水田一起受整。难怪母亲常责怪父亲五六十年代那时完全不顾家务,母亲被下放农村,一边教书,一边种地,一边靠自己一个人带大我们姐弟三个。那个荒唐岁月,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无法运行,父亲被打倒,能活命就算幸运。父亲亲笔写的《劲松不可摧》这本书对那段历史有生动描述。
党员干部到白水田读这本书我最大的两个感触是:
一、用“劲松”比喻白水田的精神境界恰到好处
白水田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争磨炼出来的意志力在和平时期变成了内心的力量。一个对党和国家无比忠诚的人,在50~70年代漫长的政治运动中遭受几起几落、当啷入狱的厄运,白水田被整之狠全国闻名。不得不佩服的是,任何情况下他不妥协、不放弃,那么多人选择活不下去,他却一直能够坚持到平反昭雪、恢复领导岗位工作。他的性格与精神境界好比黄山顶峰的那棵苍劲的古松,无论严寒酷暑、狂风暴雪,独自傲然屹立,因此他理所当然赢得了社会的尊敬。
二、历史上新洲不仅会干,也很会说
光说不干不行,光干不说也不行。50~60年代当时的中国经济还是农业经济为主,主要任务是吃饱穿暖因此,县域经济就是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单位,全国个县委书记就是最基础的生产和社会领导者。中国社会那时的文盲比例大约85%,85%的人不认识字,当时政府工作的难度可以想象。新洲县委一方面要把国家理念、政策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进行组织、传达和执行,取得典型和成绩;另一方面要把新洲县取得的成绩依照中央的要求进行总结、提炼,“解剖麻雀”并在全国推而广之,这都需要“笔杆子”的文字工作。
我父亲雷慕郊从年24岁开始就在新洲县委从事这方面工作,长期担任《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特约记者,为党报党刊撰写了大量稿件。他撰写的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杂谈、重要新闻被中央、省、市刊物和报纸采用七百余篇,一部分文章被编入省市重要书籍。《双手绘出新天地》《农业机械化》等书籍由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直至“新洲经验”进了全国农展馆后,受到国家领导人重视。《劲松不可摧》这本书有较详细记载。
历史不会忘记,劲松精神传承。
赤锋
年10月24日
于北京